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珠落玉盤】儒家經典《論語》仁字最為重要

2018-05-09

中國文化流傳千載,博大精深,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今,儒家文化更是中流砥柱。南宋時朱熹將《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合為「四書」,歷代儒生士子修習的「四書五經」中,以《論語》居首,被尊為「五經之?轄,六藝之喉衿。」元代開始,科舉便以「四書」取士,一直到清朝末年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究竟《論語》是一本什麼書呢?

孔子學生合編

《論語》的體裁為「語錄體」,「論」有論纂、編纂的意思,「語」則有談說的意思,指言論的匯編,是一本記錄孔子言行的匯編,一般認為是孔子弟子、再傳弟子所編,成於多人之手,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或有數十年。書中所錄多為簡短談話、答問,言簡意賅,顯淺易懂。有學者從書中的行文用語考究,認為《論語》是曾參的學生所作的,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稱:「《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論語》於戰國早期成書,後因秦始皇「焚書」,幾乎散佚。直到西漢初年,漢廷下令「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才有些冒死藏書的士人獻書,使經書不至於湮沒,然古時印刷術尚未流行,時人口耳相傳、手抄筆錄,使書中的字句有所差異。

今日,考據文本的真偽、比較各種版本、研究出土書帛竹簡,都成為專門的學問,有助後人理解古書原意。

仁為最高境界

《論語》一書可說是孔子思想的精華,也是累世研習儒家思想必讀,內容包括孔子論天、命、鬼神、卜筮,也有孔子的政治觀、人生觀,以及孔子論「忠恕」和「仁」。《論語》一書,「仁」字出現 109 次,說明「仁」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至關重要。

《論語》中所列德目甚多,包括仁、義、禮、智、信、勇、忠、恕、孝、悌、溫、良、恭、儉、讓、寬、敏、惠、和、愛、友、善、遜、廉、正、聰、莊,中、庸、敬、誠、慈、直、清、睿。在孔子心目中,「仁」是人自覺的精神狀態,也是道德自覺的最高境界,足可涵蓋諸德。

莫以為《論語》高深而敬而遠之,《論語》中所載都饒富哲理,對今時今日治國興邦、立身處世、待人接物都有莫大啟迪,當中不少內容更化為俗語、成語,融入日常語言當中,如「小不忍則亂大謀」、「道不同不相為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義勇為」、「不恥下問」、「三思而後行」、「舉一反三」、「欲速則不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見《論語》影響之深遠。■李昂尼 現職中學教師

gglit@hot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