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美國退伊核協議源起石油利益之爭(下)

2018-06-01

陳文鴻 博士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波斯灣沿岸及海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儲藏地區,全球三大主要石油天然氣生產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的生產重心與儲藏量都集中於此。

2010年是一個大的轉折。伊拉克、伊朗與敘利亞簽署備忘錄,合作建設從波斯灣經敘利亞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此前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建議經敘利亞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計劃被敘利亞拒絕。由此引發沙特阿拉伯和海灣諸國,與美國、土耳其一起發動敘利亞內戰,企圖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破壞伊朗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計劃。沙特阿拉伯與美國資助的主要是瓦哈比教派的遜尼派武裝勢力,最典型的便是「伊斯蘭國」。「伊斯蘭國」在幾年內大肆擴張,掠奪了伊拉克與敘利亞北部油田,把開採的石油經土耳其出口,低價賣往以色列。

只可惜,俄羅斯在2015年介入,協助伊朗派出的什葉派武裝,把「伊斯蘭國」打垮,穩定了阿薩德政權。在這個過程中,伊朗支持了也門的內鬥,牽制沙特阿拉伯。

當前伊朗及中東的局勢逐漸明朗。

一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希望對伊朗施加壓力,但協議中的其他5國還在為維持協議而努力,導致法德與美國的關係惡化,而若法德等與其他國家接納伊朗用歐元來替代石油美元,影響更為深遠。

二是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無助改變敘利亞局勢,俄伊聯手仍在幫助敘利亞政府收復失地,以色列有限度的介入,沒法產生足夠的干擾作用。

三是美國退出核協議的最直接效果,是國際油價回升。油價轉變來自兩個方面: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減產,委內瑞拉大幅減產,後者當然也有美國的制裁與壓力的作用。

四是伊拉克剛結束的大選結果,可能會增強反美舉措,鞏固增產石油的決心。今年3月伊拉克政府宣佈新的石油儲藏量估算,超過3,000億桶,高於沙特阿拉伯的2,600億桶,居全球首位。伊拉克的石油與伊朗的天然氣合起來,市場的重要性可超過沙特阿拉伯及其海灣國盟友(天然氣生產大國的卡塔爾已與沙特阿拉伯斷交)。

這幾個形勢變化,蘊含美國戰略的轉變。近年美國頁岩油技術的發展,使美國石油生產大增,開始從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轉變為淨出口國,美國不需如上世紀80年代總統卡特所指,「為保中東石油供應可不惜一戰」。

中東可能進一步惡化

美國成石油淨出口國,沙特阿拉伯等國便成美國的競爭對手,打擊其他產油國的生產,有助美國的頁岩油開拓市場。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高,每桶要40美元以上,油價低便沒法生產,更不用說與低成本的產油國競爭。為促進美國油氣出口,第一要使國際油價在每桶60美元或以上,第二是用政治、軍事的方法,擾亂中東地區石油的生產和出口。

在這樣的戰略考慮下,伊朗成為美國新戰略的阻礙。伊朗有雄厚的油氣生產、出口能力,若伊朗穩定團結,擁有8,000萬人口,可以動員區內什葉派,以至遜尼派伊斯蘭教政治力量,可建立一個廣泛的區域政治聯盟,打破美國對中東的控制,對抗美國霸權。

美國頁岩油儲存量有限,成本高昂,不可能全面替代波斯灣的石油、天然氣,以戰亂來影響供求,可以抬高油價,但也有不少制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加上俄羅斯、土耳其一方,與美國、沙特阿拉伯的另一方,雙方的油氣利益之爭,在今後幾年很可能進一步惡化。

(續昨日,全文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