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在大灣區合作建立香港長者社區

2018-06-11

陳昇堯 香港群策匯思成員

早前香港私營復康院舍協會主席李永耀指出,本港老人院舍宿位只有4,400個,人均面積僅達6.5平方米。坊間不斷要求港府提供更多老人院舍宿位,然而興建院舍地從何來,是一個大問題。筆者認為,港府可考慮在大灣區與內地城市合作覓地,共同建造老人院舍社區,紓解燃眉之急。

依據政府統計處公佈《香港人口推算2017-2066》報告,2016年本港65歲以上的長者數字為116萬人;到2036年將攀升至237萬人;至2066年更達到259萬人,佔整體人口36.6%。對比出生率,2016年為11.8%,到2066年則會放緩至9.2%。從數字可見未來老人數字增加但出生率減低下,年輕人照顧父母的經濟負擔將會更重,港府必須從速解決問題。

香港地少人多,院舍不容易聘請員工,港府可考慮與廣東省政府合作,到大灣區這個佔地較寬廣、勞動人口較多的地方,發展具規模的老人安老社區。

以珠海為例,早前被「香港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評定為中國十大宜居城市的首位,同時位列世界十佳宜居城市當中。筆者大學時曾於這個城市升學,在長長的海岸線包圍下,珠海無論景觀、空氣質素都明顯較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為佳,非常適合老人安老。既然香港未有充足土地興建老人院舍,何不把目光看遠一點,考慮與珠海市政府合作發展安老服務?

此外,退休老人經濟情況較在職時有所差距,節省開支定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據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資料顯示,目前珠海的最低工資為時薪15.8元人民幣,對比香港法定最低工資的時薪34.5元港幣而言,珠海的工資水平以至物價指數較香港為低。另一方面,內地外勞政策限制較少,老人院舍更容易聘請合適的員工照顧老人。因此在內地興建老人院舍,無論是經濟開支以至服務水平等因素都較香港更好。

在大灣區如珠海興建老人院舍有不少好處,但必須做好配套工作,方能令事情錦上添花,所以必須要有政府參與。硬件上,提供院舍服務外,醫療、綠化地帶、老人超市等不可或缺,特別是醫療服務,當中的醫院或診所可考慮聯網至香港系統,供老人們使用持有的醫療券,既可物盡其用,亦節省老人的開支。

與此同時,需要做好往返香港的交通配套。畢竟以上建議並非純粹把老人問題移至其他地方,而是希望老人們有舒適愉快的晚年生活,方便子女探訪非常重要。再者,老人們如需要做不太緊急的手術,也方便回香港的醫院進行。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港人往返大灣區更為便利,本港長者到珠海養老絕非匪夷所思。

除此之外,港府需要多宣傳內地安老的好處,且內地安老仍可享受香港的長者福利。長者對內地安老所知不多,加上港府未有提供充足的誘因,長者多選擇一動不如一靜,所以充足的宣傳工作不可或缺。對居住於公屋的老人而言,在內地院舍安老,能提高生活質素,他們所住的單位又能提供給更多有需要人士,達至雙贏局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