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古典瞬間:有個性的拒絕

2018-06-09

■ 唐寶民

陳獨秀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晚年在四川江津鶴山坪定居,因當時正值抗戰時期,時局動盪、物價飛漲,所以他一直在窮困中度日。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依然沒有失掉自己的風骨。

當地有個前清遺老,叫楊魯丞,在地方上有一些名望,對經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建樹,死後留下了一些遺稿。陳獨秀到江津後,曾對楊魯丞的文章做過評論,楊的孫子楊慶餘聽說後,便跑了幾十里路來見陳獨秀,請其幫助校正楊魯丞的《群經大義》和《楊氏厄林》兩部書稿,並許諾付給一定的酬金,陳獨秀答應了,並很快將兩部書稿校對完畢。楊慶餘又將楊魯丞的其他遺稿交給陳獨秀,請陳獨秀繼續為其整理、校正,並請陳獨秀為其做序,以供出版的時候用。陳獨秀看完遺稿後,感覺沒什麼價值,就對楊慶餘說:「你祖父另外的手稿我全部認真看過了,多係重複古人學說而已,創見太少了,不值費心,所以,我不想再整理、校正了。」遭到拒絕後,楊慶餘還不死心,便請和陳獨秀有師生名分的龔燦濱幫忙,勸說陳獨秀,但陳獨秀卻不為所動,他對龔燦濱說:「你看看,這就是楊魯丞所有遺稿中的兩本。《群經大義》很多是轉述前人注疏的,創見不及你們四川的廖季平;《楊氏厄林》評介諸子,則遠遜於胡適之。拿這樣的東西讓我做序,我雖是食人俸祿,當忠人之事,但下不了筆啊!」

著名教育家馬君武的書法瘦挺蒼勁、自創一格、極有個性,因此,求他寫書法的人特別多。在他任大夏大學生校長時,有一位著名國學專家要出版一本題為《待焚詩稿》的詩集,請馬君武為這本書題個簽名。這位專家國學方面的造詣雖然很深,但詩寫得卻不怎麼樣,馬君武拿到詩集後,翻看了一遍,發現就是一堆陳腔濫調,毫無新意可言,便直言不諱地對來者說:「什麼『待焚詩稿』,焚了去吧,無病呻吟,頹喪!」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弄得來者非常下不來台。

兩位學者的拒絕,看似不合情理,其實是內心真性情的一種體現。陳獨秀在生活那麼艱難的困境中,沒有向酬金低頭,而是堅守學術規則,堅決不寫吹捧之作,是一種難得的風骨;求馬君武題寫簽名的是一位知名學者,而且只是要求為詩集題寫一個簽名而已,並不涉及對書的內容的評價問題,但馬君武卻因為對方的詩集寫得太爛而拒絕為其題寫簽名。兩位學者的拒絕,是有個性的拒絕,這種拒絕雖然有些不通情理,但無疑是一種可貴的堅守,值得我輩學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