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即將到來的七月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一周年,亦是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一周年。過去一年來,香港各界認真宣講、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和十九大及兩會精神,政治形勢發生可喜變化。香港各界支持特首林鄭月娥按照中央的要求,更加積極進取,聚焦發展,為香港發展爭取新突破、新局面。回歸21年的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攻堅克難,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習主席去年七一會見特首林鄭月娥和新任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時強調,「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創舉,無論是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還是務實解決經濟民生方面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困難,無論是加強對青少年國家歷史文化教育,還是依法打擊和遏制「港獨」活動、維護香港社會大局穩定,都需要大家迎難而上,積極作為。
香港政治形勢發生可喜變化
習主席在視察香港的重要講話中,明確劃出了不允許觸碰的底線:一是不允許危害國家主權安全;二是不允許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區基本法權威;三是不允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
過去一年來,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堅決捍衛國家底線,依法遏制「港獨」思潮,遏止「港獨」或「自決」分子混入特區政治體制,掀起批戴耀廷鼓吹「港獨」、批「結束一黨專政」口號違憲,立法會補選出現政治力量的明顯轉變,旺角暴亂案判決對策動「港獨」和暴力行徑當頭棒喝,社會各界抵制反對派製造的負能量,對無休無止的內耗和折騰說不。這一切顯示香港的政治形勢發生可喜變化,港人的底線思維更清晰明確,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了香港繁榮穩定,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習主席七一講話強調,始終聚焦發展這第一要務,指出促進香港發展是「一國兩制」的初心之一,港人安居樂業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挺港」方略,更強調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最有效最長遠的「挺港」方略,也是最有效最長遠的防「獨」遏「獨」方略。反對派對此極為恐慌,跳出來攻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抹黑粵港澳大灣區,但這是螳臂擋車,擋不住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挽救不了「港獨」必然失敗的下場。
林鄭迎難而上積極作為
中央坐言起行,習主席親自規劃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港澳辦公佈新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央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發展、把握國家機遇。香港不能再自我封閉,只有融入整個國家發展大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着力解決經濟民生方面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困難,扶貧、安老、助弱是施政重點,積極加快覓地建屋,加強對青少年國家歷史文化教育,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皆迎難而上,積極作為。
林鄭提出的房屋政策特別是房屋扶貧方針,抓住了香港深層次矛盾核心。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讓市民提出意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廣納意見,考慮、評估的範圍和措施之多,足見林鄭對於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視和力度之大。
林鄭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促進師生全方位認識國情」,「讓學生認識自己國家歷史、文化、經濟、科技、政治體制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國家觀念,是學校教育應有之責。」並在2018新學年落實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課,推動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
推動香港擁抱大灣區機遇
香港的發展跟國家的步伐緊密相連,「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為香港市民和年輕人帶來歷史性的機遇。林鄭帶領特區政府把握國家發展大勢,主動融入大局,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進一步拓展經貿辦的推廣工作、打造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等,推動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工作。
最是一年景好處,絕勝紫荊滿香江。香港回歸21年,植根於祖國沃土中的紫荊花更加艷麗,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的香港,在不斷推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中,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再譜新篇,再創輝煌,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