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把握大灣區機遇 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2018-06-20

莊紫祥 博士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

國家高度重視香港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習近平主席早前更作出重要指示,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港府亦致力推動本地創科領域,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標注新方向。香港具備專業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有條件、有能力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力發展創新科技。

首先,要突出傳統優勢,邁向創新經濟。國家力挺香港發展創科,把科研作為未來發展主要驅動力量,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大灣區城市群有機聯合科學、技術、生產、市場四方面,香港可與其他城市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實現優勢高度互補。國家的大力支持為香港本土創科發展帶來新機遇,有助香港突破「瓶頸」,做好創科產業。香港法治廉潔,又與國際接軌,在「一國兩制」制度保障下,香港專業的金融市場可以吸引跨國企業來港上市或設立總部,從而進入大灣區市場,更有利於發展金融科技。香港也應把握機會,成為區內創新科技先行者。

其次,要着重人才培養,驅動創新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歸根結底還是依靠人才。科研創新重在院校的科研實力,以及國際人才帶來的前沿技術。香港的創科發展基礎扎實,研究成果和人才實力雄厚,擁有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平台,不少科研領域如生命科學都位居世界前列。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還可發揮橋樑作用,吸引國際人才,或通過合作辦學、協同研究等方式合力培養人才。今年5月,政府宣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輸入海外及內地科研人才,共同組成香港的科研力量。

再次,要加強產學結合,創科改變生活。為推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2015年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以此帶動傳統工業升級,鼓勵市民使用資訊科技。今年政府財政預算更計劃在創新與科技項目上投放5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發展,醫療科技創新平台、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等。科研創新的成果多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如人工智能的研究、新型疫苗的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合作機遇,香港貢獻所長責無旁貸。以國際創科中心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香港在鞏固世界級數碼城市地位的同時,也為共建粵港澳美麗家園作出貢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