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大概在5年之內,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汽車,會使用氫能發電。美國、日本、韓國、歐盟都在競賽,希望拿下氫能發電的冠軍。
日本推出了21項技術,很多都與氫能有關,比如燃料電池車、家用電站以及CCS和碳捕捉發電等,很多技術在長遠上都是發展氫能。歐盟也推出了歐洲能源燃料電池和氫能源計劃,韓國正在實施綠色氫城市示範,氫能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大力扶持和推進的戰略產業。
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一產氫大國。日本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續航里程有望延長到目前的1.5倍,到2040年,日本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的保有量有望從現在的2,000輛增加到300 - 600萬輛。此外,包括英國政府在內的很多國家也開始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計劃,英國計劃在2030年前使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到160萬輛,並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場佔有率達到30%-50%。
現在的樽頸地帶是,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速度遠遠低於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目前成本確實很高,這從國家此前的補貼政策可以看得出來,以我國2017年的補貼政策為例,一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2017年的補貼高達20多萬,而一輛電動汽車的補貼大約在3-5萬,這也足以見得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之高。
氫燃料要經過冷卻和高壓力之下壓縮為液態氫,並且用壓縮鋼瓶來儲存。壓縮鋼瓶的製作成本非常昂貴,同時,沿着公路要建立許多出售氫燃料的輸送氫氣站,投資規模也很大,氫氣彈爆炸了,會造成很大的災難,保險費支出驚人。
日本、韓國的某些汽車公司研發出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續航里程能達到1,000公里,並且能實現像傳統的燃油車一樣3分鐘內進行加氣。但日本、韓國仍然沒有大規模推出液態氫汽車,原因是成本問題和安全問題仍然未有解決。
在這樣的情況下,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不需要大量地儲存氫燃料的方法,避開使用壓縮液態氫,改為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的辦法,這樣,添加燃料就變得安全而且大大節省成本,用多少氫氣,臨時製造多少。中科院煤化所與內地多家科研機構合作,採用鉑與碳化鉬雙功能催化劑實現對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溫下獲得極高的產氫效率。此催化體系有望作為下一代高效儲放氫新體系得到應用。氫氣易燃易爆,化學性質活潑,容易洩漏,該方法用在汽車上,一旦發生撞車,立即爆炸,車上乘客的性命不容樂觀。中國的辦法是將氫氣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於穩定的液體燃料中,通過催化反應原位釋放氫氣供應燃料電池使用,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間接儲氫途徑。
甲醇具有單位體積儲氫量高、活化溫度低、副產物少以及價廉易得等諸多優點,是理想的液體儲氫平台分子。屬鉑與碳化鉬基底之間存在着非常強的相互作用,使得鉑以原子級分散在碳化鉬納米顆粒表面,構築出高密度的原子尺度催化活性中心。單分散鉑主要負責甲醇的解離過程,而碳化鉬主要負責水的解離過程,重要的是這兩個催化過程的反應速率相近,進而形成了高效的雙功能催化體系。
這個體系使得整個催化劑在甲醇和水液相反應中表現出超高的產氫活性,在150攝氏度就能以2,276mol H2/(molPt*h)的反應速率釋放氫氣,進一步提高溫度至190攝氏度,可較傳統鉑基催化劑活性提升近兩個數量級。同時,原子級分散的特點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貴金屬鉑的利用率,以產氫活性估計,僅需含有6克鉑的該催化劑即可使產氫速率達到1 kg H2/h,即達到基本滿足商用車載燃料電池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