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雙城記】《將相和》的意義

2018-06-29

何冀平

近日電影娛樂圈風波不小,一波接一波,牽連進一些人和一些事,也引起社會的關注,目前尚不知如何收場。使我不由想起當年京劇名角李少春、袁世海,演出《將相和》的往事。

翁偶虹是京劇界金牌編劇,1949年他為李少春寫了一齣新戲《將相和》。《將相和》的故事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述戰國時期,趙國大臣藺相如和大將廉頗,從交惡到相好,成為生死之交的歷史故事,是一段千古美談。劇本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段組成。劇本完成,請袁世海飾廉頗,這個組合將是一齣難得的老生花臉戲。就要排演了,飾演藺相如的李少春和袁世海,為了一些人事關係發生矛盾,各執己見,相執不下,鬧成僵局,戲排不成了。

老生名角譚富英,聽說翁偶虹寫了《將相和》的好劇本,頗有興趣,鄭重託人向翁索求劇本。基於信義,翁先生首先徵求李少春的意見。這個舉動使我很感嘆,按說,一個劇本寫好了,因故不能排練演出,另一個名角主動要求排演,重起爐灶,這對作者來說是很好的事。

老一輩文化人講信用,翁先生先沒有答應,他要問過李少春的意見。李少春的回答坦率開明,他說《將相和》是一齣有教育意義的戲,不能久久擱置,我現在既然不能和世海演出,譚先生想排,正是好機會,譚先生有譚先生的風格,我將來演出有我的路子,不會彼此影響,您不必為難,可以先給譚先生排。這一番話說得多好!翁先生講信用,李少春有曠達胸襟,他們看重的不是個人作品,不是金錢,而是信譽和藝術。

得到李少春的同意,翁先生把劇本送交譚富英,仍由袁世海飾廉頗,準備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隆重推出。翁先生為譚富英增加個別唱詞,按照他的特點調整轍口。翁先生住在天津交通飯店,日夜趕寫,完成了劇本的修整。演期將近,就要投入排練了,不想袁世海與原來譚劇團的花臉名宿,為了廉頗這個角色發生了矛盾,《將相和》又中止了。

返回北京的路上,翁先生思前想後,一齣戲接連兩次發生矛盾輟排,這樣的事雖不多見,也屬正常。戲外的將相不合,戲內的將相自然和不到一起。《將相和》最終還是演出了,還是原先的兩位角兒,怎樣從「不和」到「和」,怎麼解決的,比《將相和》更傳奇,也更重要,下篇再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