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古今談】大黃魚是最佳的美味

2018-06-29

范 舉

香港人的高級宴會裡面,一定供應東星斑。原因是東星斑的皮是紅色的,取其吉利。但江浙人士,則喜歡用大黃魚(圖),因其鮮甜、肉質細嫩、爽口,真正做到齒頰留香。在深圳,一市斤重的野生大黃魚,收費高達兩千元人民幣。是否野生,人言人殊。因為現在人工飼養的大黃魚,已做 到和 野 生 的 大黃魚完全一樣了。

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大黃魚盛產於舟山群島,交配和產卵的時候,大黃魚發出了鳴叫聲,連岸上的人也聽見。筆者當時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黃魚。到了九十年代,由於發生了大量濫捕,產卵期的大黃魚也捕捉光了,大黃魚幾乎絕種。這是對於人類的懲罰。

1985年,福建靖海區人工養殖大黃魚成功,改變了大黃魚絕種的情況。不過,由於採用網箱養殖的辦法,大黃魚的味道並不好,而且肉質黏在一起,脂肪很多,煮熟後肉質不會分開成為一層一層,腥味很重,而且不甘香可口。所以不能賣得好價錢。

中國的科學家和養魚戶,經過了三十年的摸索,終於找到了一種接近大黃魚野生狀態的養殖方法。原來,大黃魚為暖水性中下層洄游魚類,適溫範圍8℃-32℃,活動的水深為四十米到了八十米;適鹽範圍6.5-34.0。福建的大黃魚屬閩--粵東族,5-6月和9-10月在官井洋海域或沿岸產卵,夏、秋在海灣內與沿岸索餌育肥,到了秋天,便會游到舟山群島;到了秋後冬天游向閩江口外60米水深一帶海域越冬。11月是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舟山群島的水溫是8℃,到了12月水溫是5℃,在舟山群島養殖場的大黃魚都會被凍死。 漁民為了防止損失,一般都會在11月月底,就會把大黃魚賣給批發商,這個時候,每一條大概是七両左右。春節的時候,就沒有大黃魚供應了。江浙地區的批發商有見於此,在春節時候由福建地區買入人工飼養的大黃魚,可以在零售市場賣到200元人民幣一斤。

不過,這些大黃魚沒有經過舟山群島的深海生活,沒有吸收那裡的微量元素,其味道遠遠不如野生的大黃魚。養魚戶非常聰明,作出了改進,到了11月,便將舟山群島的大黃魚移殖到了福建省閩江口附近的深水區域,讓其生活兩個月,到了將要出魚之前的三個禮拜,飼料減少三分之二,並且把養殖箱拖到水流比較急的地方,讓其大量運動,實行減肥,身材轉為窈窕。這樣一來,大黃魚的味道就像野生的大黃魚一樣了。

最近,本人到了春秧街購買大黃魚作為早餐,二十元一條,大約有十二両重,味道和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野生大黃魚一樣,用來煮米粉湯河,配上了絲瓜,鮮甜無比。怎樣挑選大黃魚,也很有學問。第一要挑選側面體色金黃的,僅僅是腹部發黃的,味道並不好。第二,體形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好像選擇運動員的身形一樣,要修長的,沒有肚腩的,有厚度的為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