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浮城誌:已讀即回

2018-06-30

■ 星 池

近年本地舞台劇界的演出百花齊放,縱然或偶有良莠不齊的創作,但各劇場工作者也能從生活中提煉不同的想法及角度。常規劇院有限,表演團體眾多,而製作一個演出絕非易事,亦要顧及票房,所以藉由公開讀劇向觀眾呈現劇本這方法,如雨後春筍,各適其適。演員們僅是把劇本演讀出來,而場地配合或可加上簡約聲效及燈光,觀眾能有充足的想像空間,一切從文本開始。因此,尋找場地比較自由靈活,票價亦可定到很低或免費入場。公開讀劇,有兩個方向,一是劇團希望向觀眾介紹較難在本地公演的劇本,可涵蓋世界各地的不同主題,擴大觀眾視野;二是給予編劇發表作品的平台,尤其是初次嘗試的新編劇,令他們有機會接觸觀眾,在讀後座談會,吸收意見,讓劇本及編劇本身得以成長。

當中,由資深演員及導演陳永泉先生創辦並擔任藝術總監的「普劇場」,除致力製作兒童劇場及各種劇目之外,還舉辦不同計劃及工作坊,拓展劇場藝術,「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便是該團為推動創作新劇本的風氣及提升創作水平而舉行的計劃。該計劃的口號為「一個好的劇作家不在於產值,而在於啟發了多少心靈」,首兩屆對象為大專生或新近畢業者,劇團會為入圍劇本舉辦公開圍讀和專業指導,優異作品的選段更會被搬上舞台,把文字化作畫面,讓編劇與觀眾一起討論交流。到了第三屆,更持開放態度,不再設門檻,讓所有港人也可參與,培育更多有意創作的編劇,令獲選劇本能夠公開演讀,得到養分而生長。今年,該計劃已踏入第四屆。

人們使用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發出一條訊息,當然期待得到回覆,可是最終或只見對方已讀不回,或甚是不讀不回。不過,公開讀劇,重視交流,所以多會設有座談會,觀眾與表演團隊往往比較靠近,既已讀劇,觀眾便會即場回應,發表看法,使編劇或劇團能聽取意見,有所裨益。已讀即回,實屬舉行公開讀劇可貴之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