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學前康復入校 特需童進步快

2018-07-03
專業人士到幼稚園安排訓練。專業人士到幼稚園安排訓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對於發展遲緩,出現語言、讀寫困難,又或患上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等的幼兒來說,如能及早接受訓練,情況其實可以改善。

特區政府在9月新學年起,每年預留4.6億元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納為常規服務,讓心理學家、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到幼稚園,為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家長及教師提供訓練,相關名額亦由3,000個增逾至7,000個。有受惠的幼童家長指,兒子學習和情緒大有改善,可謂判若兩人,而接受服務的幼稚園校長亦表示,在適切教學下幼童都能融入常規學習,進步明顯。

現讀幼稚園高班的張竣銘,在3歲半時被評估為學習發展遲緩,並且經常鬧情緒,張媽媽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直言,過去曾為此而頭疼不已,「那時,學校每天都派主任處理,因為他總有不同問題出現。」

她又說,當時就算是學校的親子活動,也不敢帶兒子參加,因為擔心不懂怎樣處理其突發的情緒問題。

張媽媽表示,曾替兒子輪候早期訓練,但社工預計要等一年半以上,擔心錯過治療黃金期。她後來得悉,兒子就讀的浸信會培理學校參加了「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遂報名參加。

兒受訓兩年大改善 母歡喜

自中班起張竣銘接受協康會專業團隊到校提供的訓練,上課時亦會作觀察和跟進,並通過遊戲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兒童與同學溝通。

此外,張竣銘每星期亦會到協康會訓練中心接受大肌肉訓練,物理治療師會設計各種體能活動助他提升平衡力、跑跳和攀爬能力。

張媽媽說,兒子接受訓練近兩年,可謂判若兩人,學習和情緒大有改善,「老師以前跟我說的都是他的問題,現在說他很天真、活潑、開朗,令人喜歡。學習方面,他基本上已完全跟上進度。」

她又表示,計劃的家長支援亦讓自己更明白兒子的處境,懂得先讓他抒發,也更能投入親子活動中。

協康會區域經理莫惠霞解釋指,在校內提供訓練,可讓幼童於熟悉的環境更投入地學習,而專家團隊亦能與老師緊密合作,看到兒童的實際需要,作更準確評估及訓練。

浸信會培理學校校長翁巧香則說,有需要的學生接受相關教學支援,會有明顯進步,「他們融入常規學習,不影響上課秩序,每位教師都會感到高興,壓力減輕不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