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博導、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眾所周知,2018年7月6日,以美國首先對中國340億美元高科技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對美國農產品、汽車等產品同等金額、同等稅率的反制,拉開了中美貿易戰的序幕。美國和西方媒體一致指責中國操控貿易,形成對美國巨大的貿易順差,而完全忽視了中美貿易當中,美國逆差的美國因素。
當然,我們不否認在中美貿易關係當中,造成美國方面巨大的貿易逆差有中國方面的因素,這是一個客觀存在,我們完全承認這一點。但不能夠完全一邊倒地指責中國,因為也有美國自身的因素。那麼美國自身的因素是什麼呢?
貿易戰逆經濟全球化浪潮
第一,資本追逐利潤的歷史過程是,不斷由低利潤行業向高利潤行業邁進。美國的資本是全世界最會賺錢的資本,也經歷了一個從低利潤行業,向高利潤行業邁進的過程。近代以前,美國資本大部分從事農業,工業革命爆發以後,資本開始由農業向工業生產方向過渡,因為工業的利潤要大於農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般工業的利潤逐漸變薄,美國資本開始向高科技工業,包括汽車、航天、微電子產業、高端芯片、醫療器械和醫藥產品,以及交通產品、物流產業、連鎖商業、金融、證券、保險等高端行業、高利潤行業靠攏,在這一過程當中,有實力的資本,逐步放棄中低端工業產業。
而中低端產業,只能由發展中國家當中的新興工業國家,類似於中國、巴西、越南等這類國家進行替代性生產。他們不僅生產輕工業產品,而且生產白色家電,還有一般工業機械產品,這類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利潤處於中低水平,是美國資本不願意投資生產的領域。但這一類產品,卻是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當中普遍需求的產品,日常需求量比較大,容易形成貿易出口順差,但利潤卻比較菲薄,遠遠無法和美國資本大多數投資的高利潤行業相比擬。
所以,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向美國出口這類產品,是靠人民的勤勞和低工資、低福利賺取辛苦的打工錢。美國人民享用他們的產品,等於是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優質的商品與服務,保證了美國人民的低物價和高生活水平。
特朗普政府即使通過打貿易戰的方式,逼迫美國資本在這些低利潤也可以投資,美國資本大多數也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因為利潤低,人工費高,在經濟成本和效率上來說划不來。這是由當今全球化浪潮當中,世界性的分工所決定的。
美國壟斷高端產業
第二,美國民眾高收入、高消費的習慣決定了美國只能是貿易逆差國家,即使美國對中國沒有逆差,也必然要對其他國家保有大規模的逆差,因此,美國的逆差主要是美國內部原因造成。2017年,美國人均GDP是5.8萬美元,中國人均GDP勉強達到約9,000美元,中美兩國的人均收入相差大約6倍多。
美國人民長期富足,養成了高消費、超前消費的習慣。美國的人均消費估計是中國人均消費的10倍以上。按照美國的生產比較成本和生產能力而言,美國國內無法滿足這種高消費和超前消費的需求,必然要大量進口外國中低端的產品,彌補本國中低端利潤產品的不足。
而中低端產品就是人民生活當中所必須,因此,形成對外國商品巨額的貿易逆差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美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態所決定的。這是一種相對先進經濟形態與社會形態的模式,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客觀必然。不以政府和黨派的意志為轉移,是無法改變的一種客觀存在。
先進發達的國家,必然要利用本國資本、技術和金融控制、服務體系的優勢,讓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為他們打工,為他們的高消費提供相對價低質優的產品,這是一種壟斷經濟的優勢使然,所以,美國形成貨物產品的逆差恰好符合這種規律。而美國的服務產業、高技術產業的優勢和順差十分明顯,也反證了這樣一種客觀規律的存在。
(未完,明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