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走東走西:間諜的孤寂

2018-08-04

余綺平

上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情報機構克格勃向英國一些名牌大學秘密招募間諜,其中劍橋大學的五名學生,是近代間諜史上最顯赫人物。「劍橋五傑」事跡已多次被寫成小說或搬上銀幕;他們的出身非富則貴,因信奉共產主義,為蘇聯無償地提供情報,持續了幾十年。他們被視為叛國賊,逃亡莫斯科,客死異鄉。

「劍橋五傑」中,最先潛進英國政權核心的是麥克林(Donald Maclean)。歷史學家Roland Philipps最近以麥克林為傳記人物,出版新書《名叫孤兒的間諜》(A Spy Named Orphan)。

作者搜集到更多資料,以探討麥克林的冒險奉獻精神。他說:「我不去質疑麥克林究竟做了什麼,我關心的是,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據該書透露,麥克林效忠共產主義,為了理想,工作無休止。單在一九四一年的一年內,他提供克格勃的情報達四千四百一十九份,直到對方指令他暫緩。

這些情報裡,包括:盟國的核彈秘密、美國的原子彈數量和歐洲戰後大計等。

《名》書作者認為,麥克林的所作所為,歸咎於他的出身和成長背景。麥克林父親是爵士、資深政治家、自由黨國會議員,作風認真嚴謹。他灌輸兒子的價值觀:「只要你相信是正確的,應該不惜代價去做。」作者認為,麥克林信奉共產主義,他相信替前蘇聯做間諜是正確的。

麥克林入讀劍橋大學現代語言系時,已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並與一群志同道合者經常討論政事。這個小圈子,成為後來「劍橋五傑」的組織來源。

麥克林大學畢業後,一九三五年加入外交部,三年後被派駐巴黎,開始向克格勃提供英德兩國情報;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八年獲派駐華盛頓,掌握了美國研究核武資料。新書指出,麥克林的妻子是美國人,外父是芝加哥油商;外母後來改嫁一報業高層。因此優勢,令麥克林得以活躍於美國上流社會,方便收集情報。

一九四八年麥克林由華盛頓轉駐埃及首都開羅。當時開羅的位置舉足輕重,是英美兩國針對前蘇聯的戰略中心,麥克林的情報工作愈加重要。間諜角色沉重,孤寂,「叛國」心理負擔矛盾,麥克林借酒消愁,從此一蹶不振。

新書揭露,麥克林多次被人發現,清晨醉倒在開羅公園的長椅上,神志不清,衣衫襤褸。在一次尼羅河畔野餐會上,更借醉向其妻施暴。最後,英國駐開羅大使館將他五花大綁,押回倫敦治療。

麥克林返英後,「劍橋五傑」來往更加緊密,提供予克格勃的情報有增無減,麥克林的間諜身份逐漸浮現。一九五一年麥克林在英政府下令拘捕他的前夕,與五傑之一的伯吉斯(Guy Burgess)潛逃往莫斯科。兩人藏匿五年後始公開露面;另一傑菲力比(Kim Philby)隨後亦潛往莫斯科與他們會合。

麥克林在莫斯科繼續深造,學習俄文,取得博士學位,成為經濟專家,後來任職蘇聯外交部的世界經濟及國際關係學會。一九八三年麥克林客死莫斯科,終年七十歲。骨灰後來運返英國埋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