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俗語有云:「打風不成三日雨」,近周來颱風襲港,天文台懸掛一號風球竟逾一百小時,在思旋記憶幾乎是最長時間的一次掛一號風球。雖然內地華北、華東等地區雙颱風及降暴雨,災情慘重。但稍感幸運的是颱風經港不久後,轉向他方。搞到香港連日天降暴雨,令人深感不安。細翻月曆,正是農曆七月,民間俗稱「鬼節」。
小時候常聽長輩告誡孩子們七月「鬼節」期間盡量少出夜街,特別是不要攜帶紅傘,信不信由你。長輩煞有介事地說,如你帶紅傘很容易「撞鬼」,小鬼會跟住你回家的,可就慘了。聽起來相當恐怖的鬼故事,深入腦中,至今仍「歷歷在耳」。
「鬼節」講鬼故,講出癮了。帶紅傘故事是恐怖的鬼故事,現在講另一個故事,是孝愛雙存的正能量故事。話說,從前有一僧人名叫目連,他的道行甚高,能看透母親在陰間墜落餓鬼道,目連無法解救母親的厄運,可是誠懇求教予佛,得佛相教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靠十方眾僧大德相助,便能解決,才能食用。這故事表達了目連僧人的孝道及大愛精神,把盂蘭盆與孤魂野鬼分享。得此故事教導,後人在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節,又稱中元節,孝子賢孫會帶上祭品到先人墳前或到道場,大量焚燒冥錢紙幣,孝順先人之餘,並祭孤魂野鬼,以圖個安樂。這就是盂蘭節的傳說與習俗。
記得年輕時常常在牛頭角、九龍灣及油麻地碼頭廣場附近學校教書。每逢在農曆七月,便見到廣場上搭起棚架,舉行盂蘭勝會。其實盂蘭文化是香港潮汕籍人士所推廣。時移世易,當今新世代不少新文化的潮人,已將其節日內容變得多元及潮流化,與當代社會普及、融合。
潮汕族群相當刻苦奮鬥及團結,潮人藉盂蘭勝會作中華文化傳承,推廣搶孤、濟貧、佈施的大愛意義。如此一來,人間與陰間祈求能平安無事。說起來,盂蘭文化相當玄之又玄的傳說,都是導人向善,令後人以德立人,孝道為先。有心人曾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盂蘭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相當有意義的事。
不是講笑話,近日香港竟然有「港獨」壞人借「鬼」搭台,傳播「港獨」,此等行為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