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筆者日前有幸獲邀擔任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 「共享偉大榮光」--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港澳同胞參與改革開放奉獻祖國大型圖片展覽》主禮嘉賓,參與這一城中盛事,深感榮幸,當日能與特首林鄭月娥等一眾嘉賓共同見證及分享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過去40年,中華兒女在幾代領導人的率領下,頑強拚搏、銳意進取,創造了舉世矚目之成就,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解決了老百姓溫飽問題,還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如習近平主席總結這40年歷史征程時指出,「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此次展覽讓讀者回顧中國40年前後的歷史里程,緬懷「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他務求開啟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之門的卓越遠見及堅定信念,使中國從此走向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鄧公確實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大多數海內外華人對他尊崇和景仰,因此人民感謝他,永誌不忘鄧公的豐功偉績。
此次展覽中也提到多位對經濟開放較大貢獻的先行者,包括:第一個在內地設廠的曹光彪先生、投資內地第一人霍英東先生及中國第一批中外合資實業家唐翔千、郭鶴年、包玉剛、伍沾德、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多位工商業界賢達,他們在祖國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到內地投資興業,開創了許多個港商參與祖國建設的「第一次」,丹心報國的赤誠為改革開放注入了動力,起到良好示範作用。
筆者已年逾90,也是當年歷史的見證者,一向提倡飲水思源、不忘感恩的中華傳統。記憶所及亦想提一提對中國經濟振興及金融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另一批港人,曾擔任香港交易所主席的李業廣先生及多位證券界賢達,改革開放初期他們分別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巿領導人及國家財政、經濟發展部門的負責官員倡議,可仿效香港在重要省巿設立證券交易所,搞活金融巿場;還有對土地之地契分割、樓宇分層出售模式,當年就是梁振英、蔡涯棉先生等測量界人士提出、引入的。根據筆者估計上述兩個創新計劃,為中國引進資金或帶來收益效應數以幾萬億美元(40年複息增長),造就中國今時的經濟地位及國家建設新面貌。
回顧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香港的發展與祖國息息相關,我們不僅是「貢獻者」,更是「受惠者」。隨着「一帶一路」的推廣和大灣區計劃的實施,香港發展能否更上一層樓,關鍵是看大家能否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