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大灣區規劃總綱已現 港未來發展獲重要指南

2018-08-22

蔡冠深 博士 全國政協常委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近日在京舉行首次會議,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作為組長作了重要講話,港澳特首亦第一次以成員身份參與到國家層面的建設領導小組,充分體現出中央對港澳特區的關心與重視,更清晰地預示了大灣區建設將進一步提速、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雖說大灣區的規劃須進一步細化而未公佈,但韓正副總理首次對大灣區建設的發展目標作了定位,提出要把握「四個維度」、建設「五個戰略地位」。這將是大灣區規劃的總綱,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南。香港各界需認真研讀,把握機遇,通過推動香港自身的提升,來助力香港與國家的發展。

香港獨特優勢和戰略地位更顯著

粵港澳大灣區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推動,起點極高。個人理解,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片熱土將成為中國進一步實踐改革開放、融入世界的排頭兵,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百姓安居樂業的示範區。同時也是中國進一步參與全球競爭、提升自我的試驗田。在這樣的高度下,香港的獨特優勢和戰略作用顯而易見,香港同胞參與、推動以及引領的歷史責任和擔當,無疑比以往更加重要。

當然,粵港澳三地應如何定位?十一個城市可以如何發展?各相關方都有不同的意見,也高度期待中央的規劃綱要及早出台。但需要明白的是,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及「三個三」,也就是三個不同的關稅區、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及三種不同的貨幣。同時也涉及多個重量級城市的區域性總體規劃,如何做到在不損害「一國兩制」這個大前提下協同發展,難度頗大。更重要的是,過去兩個月來,美國挑起了貿易戰,國際政經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大灣區規劃也需適應新的全球態勢而作出相應調整。中央「成熟一項推一項」,一步一步穩紮穩打推進灣區建設,是實事求是、沉穩成熟的做法。

中央收集規劃建議極其開放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留意到,雖說國家制定大灣區規劃非常穩重,可對各種意見的兼容並蓄則非常開放。韓正副總理月前視察廣東,為大灣區規劃作調研時強調過「三個一切」,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在大灣區建設中,要「對一切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摒棄,一切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都要大膽改革,一切制約創新的管理方式都要促其改變」。

馬興瑞省長在與我率領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代表座談時,也專門提到現在對大灣區發展的討論非常熱烈,但要更多地考慮如何去突破哪些深層次的制約?什麼才是在大灣區建設中能夠「牽一髮動全身」 的關鍵性政策和舉措?

正因為受到廣東的激勵和啟發,不久前我在全國政協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雙周會上,拋磚引玉,提出了《以機制創新推動大灣區建設的十一項建議》。

平衡多方利益有待磨合

這些建議包括:借鑒歐盟逐步消除各國不同進出口、出入境、貨幣、法律差異的經驗,率先在南沙、橫琴、前海、河套等區域,推行自貿區群協同發展的先行先試機制。逐步向香港自由港管理模式靠攏,以最大限度地便利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雙向流動,努力達至無縫對接。

設立「大灣區金融協商委員會」,引入香港金融監管模式,擴大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雙向流動機制,構建三地兼容的電子支票以及支付平台。建議容許三地有資質的銀行發行大灣區提款卡及信用卡,跨境支持儲蓄、支票賬戶,支持澳門元、港元、人民幣甚至更多硬通幣種的支付和存取。

推動大灣區主要港口群成立跨境聯營公司,以股份制確立利益共同體,並在不影響獨立關稅前提下,試行大灣區貨運一體化報關、通關,加強香港的轉運和進口中心作用。

完善粵港澳五大機場合作機制,設立航空港聯營公司,提升共管共營水平。推進珠三角空域精細化管理,提高空域使用率和空中交通處理能力。

研究發放大灣區綠卡,推行港人港稅、澳人澳稅。在大灣區設立港澳同胞均可參與的社會保險機制,研究開放港澳單牌車北上灣區可行性等等。

僅此幾項,就可見涉及的部門、行業、個人、區域利益錯綜複雜,有待多方協調磨合以求得平衡。但無論如何,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經成形,各方利益的整合融合已經開始。中國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符合粵港澳三地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華騰飛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目標,國家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終將在我們一至兩代人的努力之下化為現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