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8月7日,美國重啟對伊朗非同能源領域的制裁。這意味着,伊朗政府不能購買美元、黃金以及相關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這只是美國對伊制裁的第一步,11月初將對伊朗原油進行制裁,制裁還將延伸至所有購買伊朗原油的國家。8月8日,美國宣佈對俄羅斯新一輪制裁,涉及幾乎所有俄羅斯企業。8月10日,美國對土耳其鋼鋁關稅翻倍徵收,並凍結土耳其司法部長和內務部長在美資產。此舉引發土耳其里拉迅速貶值,導致土耳其GDP萎縮近半。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將之視為美國對土發動的經濟戰爭,開始對美實施報復。一方面,土耳其將一些美國出口土耳其的商品關稅翻倍上調,並號召土耳其民眾拒買蘋果等美國商品。土耳其和美國杠上了,而且在深化和俄羅斯的盟友關係,決定購買俄羅斯防空導彈。後者將給北約武器佈防和情報系統帶來嚴重威脅。
俄羅斯和伊朗的關係向來密切,兩國在敘利亞內戰中,與美歐以及遜尼派國家的博弈中佔得優勢。此番美國制裁,強化了兩者共同抗美的決心。特別是,裏海沿岸五國剛剛簽署一項公約,拒絕其他國家介入裏海。這也給伊朗留下了「後門」,即使波斯灣發生戰爭,裏海也會成為伊朗的「生存之道」,通過和俄羅斯以及裏海沿岸國家形成共同的地緣利益生態圈。
如果「特普會」後美俄關係好轉,伊朗將缺少最重要的後援。但是,美國社會不允許特朗普和普京繼續個人友誼,更不允許美俄關係緩解。在此情勢下,美國對俄伊兩國制裁,只能倒逼俄伊反美。
俄土伊抱團取暖各取所需
土耳其本是美國的北約盟友,在美國中東反恐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俄土關係本來因為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而使俄土關係陷入僵局。然而,一場未遂軍事政變徹底改變了土耳其和西方世界的關係。俄羅斯及時將政變情報通知埃爾多安,使埃爾多安避免了一場被趕下台的政治危機。糟糕的是,政變圖謀和西方世界相關,特別是和逃亡在美國的宗教人士居倫脫不了關係。美國無視土耳其引渡居倫的訴求,使美土信任關係受到嚴重損害。在中東反恐戰爭中,美國支持庫爾德武裝的行動徹底激怒了土耳其。於是,土耳其開始了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越境軍事行動,還和俄羅斯、伊朗頻頻介入敘利亞內戰,三國成為敘利亞內戰的關鍵角色。
當美國決定將駐以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時,土耳其儼然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盟主,站在了反美反以的第一線。因此,土耳其和美歐的關係逐步惡化,與俄羅斯和伊朗抱團取暖。脫離西方面向東方,成為中東地區的大國,正變成埃爾多安時代的選擇。
美國對土耳其兩名部長進行制裁、翻倍徵收鋼鋁關稅,造成土耳其貨幣里拉雪崩,壓垮了美土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難言美土關係最後決裂,但是在艱難的經濟形勢下,土耳其只能和俄羅斯、伊朗結盟,才能擺脫目前的頹勢。
中東富裕的小國卡塔爾也成了為土耳其雪中送炭的盟友。卡塔爾去年遭到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的外交圍攻,而且得到了特朗普總統的支持。當時土耳其堅定站在卡塔爾一邊。投桃報李,卡塔爾在土耳其亟需資金的危難時刻,援助土耳其150億美元。土卡之間的互相幫扶,也是拜美國所賜。
改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
俄土伊都是大國,要麼是美國宿敵,要麼是舊仇疊加新恨,而且三國領導人都極具不服輸的個性。三國組成抗美陣線,會對美國帶來嚴重威脅。
首先是改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俄伊土三方在敘利亞內戰中已經佔得優勢,三方抱團取暖,將動搖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根基。靠一個以色列,外加一個不可靠的沙特,很難和俄伊土三國進行博弈。
此外,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和俄羅斯站在一起,或者購買俄羅斯導彈,將使北約面臨防禦體系被俄滲透的尷尬,甚至會使北約瓦解。如果將土耳其清除出北約,將使土耳其變成北約和美歐的一大勁敵。果如斯,美國戰後主導的大西洋兩岸和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將徹底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