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準物理研究碩士生,理應整天坐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內研究學術,但90後的丁浩峰(阿丁)卻以專業知識和對音樂的熱愛,花近兩年時間鑽研製作手碟(Handpan)的方法,更在工廠大廈內打鐵燒焊建造機器,最終親手鑄成一隻隻港產手碟,並創辦迴匠-手碟製音所(Panlab),只為將心儀的新興樂器在香港發揚光大。
手碟源自歐洲,以細膩夢幻的獨特音色見稱。2001年音樂人Felix和Sabina把鋼鼓改良,並打造成現在手碟。因為很少人懂得製造手碟,所以初期發展緩慢,近年隨着更多人加入製作行列及有不同的音樂家演奏,手碟在歐美開始流行,如今亞洲亦開始興起手碟潮流。手碟由兩片金屬片經機器與手工塑形而成,外形圓而又呈鍋形,靠表演者用手敲打表面產生共鳴而發出空靈的聲音,近一兩年開始有表演者於香港街頭表演,並憑藉如UFO的外表及獨特的聲音吸引不少人圍觀。
用盡積蓄親手建廠房
阿丁與手碟的邂逅源於2013年去歐洲當交換生時,聽到街頭藝人用手碟表演後對樂器大感興趣,並希望學習這種前所未見的樂器。回香港後阿丁開始尋找手碟的銷售渠道,發現港台並沒有任何人在製作手碟,內地也只有西部少數幾位手工匠識得製作,大眾如有興趣購買必須要由歐洲訂購且輪候甚久。經過半年的等待,他耗資近兩萬元終於擁有第一隻手碟,同時萌生自己製作手碟的念頭。
他先在觀塘租用工廠大廈內一個小單位作為自己的工作間,在網上自學手碟原理,「我望着網上的片段,或者是製成品,估計它是怎樣製造出來的。」他再用盡多年積蓄買鋼材工具,親手打鐵燒焊自行研發手碟製作機器,像工作室內的Hydroforming machine便是他耗時一個多月砌出來。自去年11月起,阿丁開始在工作間敲打製造自己的手碟。其間他曾遇到技術上的樽頸,幸得偶然來港的手碟製作大師Mayuko點撥半天,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後,成功研發及製作出本土第一隻手碟,他現時除了是全港台唯一手碟製作師外,亦是亞洲首十位的手碟製作師。而迴匠作為香港首個手碟製作單位,早前開放了首批10隻手碟供愛好者訂購,短短3日已售罄,而本月初則將開放第二批訂購。
手碟易上手適合港人
原來阿丁10幾歲便開始學古典鋼琴,再自學流行鋼琴,至今已有10幾年,常參與音樂節或活動演出,音樂和物理的雙重背景,使他製造起手碟來更為得心應手,「鋼琴使我更加理解到手碟的音階排列,以及怎樣與不同的樂器配合演奏,而製作過程中也少不了物理知識的幫助。」
阿丁認為,音樂可以令世界變得更美好,「香港人的確很需要一種令人放慢腳步的音樂,並在閒時以音樂放鬆心情。礙於傳統樂器的技術門檻較高,令人難以輕鬆享受演奏音樂的樂趣。手碟擁有獨特動人的音韻,而且沒有很多演奏上的規限,新手很快就可以自如地即興演奏,激起對音樂的熱情。手碟值得被更多人認識。」■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