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緣聚香江 中聯辦員工之窗】小細節裡的大情懷──從身邊的故事說開去

2018-09-13
■圖書館推廣親子閱讀風氣。 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圖書館推廣親子閱讀風氣。 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宣文部 王新榮

轉眼間,來港已半年有餘,回想初來乍到時的那份窘促與不安,猶在眼前。高聳密集的樓群,抬頭仰望,只見被人為切割的天幕。腳下是並不太寬敞的街道,車輛風馳電掣,人流熙熙攘攘,置身其間,讓人有些手足無措。初見香港,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似乎並不是一個可以讓人一見鍾情的地方。

說來也奇怪,徜徉在香港的大街小巷,每每與香港同胞攀談,他們卻常常對我說:「靚仔,你會中意香港鵅A等你走鰹氶A你定會唔捨得,你會掛住香港的好。」如今,在港工作生活已逾半年,方知香港同胞所言非虛,我對香港的印象亦大大改觀。在我看來,儘管這座城市唔使我「一見鍾情」,但卻令我「日久生情」,因我總是在不經意間被她的一個又一個細節所打動。

在我住家附近,有一間黃泥涌社區圖書館,有空的時候我常帶孩子去玩。社區圖書館,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城市公共文化資源,即便在內地,亦早已走進千家萬戶。閒暇時間,社區居民可以到圖書館讀書、看報、上網瀏覽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非常便利地為自己的精神「充充電」。但香港這家公共圖書館最讓我感動的是,儘管這裡空間並不算大,卻情願足足闢出近一半大的地方專門設立兒童圖書館,圖書館裡不僅有豐富的藏書,還有專門為兒童設計的讀書、習作、遊藝區,而且圖書館還時不時安排大量針對兒童閱讀的各類親子活動,引導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在這裡,既可以閱讀大量中外兒童讀物,還能通過讀書、遊戲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小書友、小夥伴,真是不亦樂乎。現在每每下班回家,孩子都常常會對我說:「爸爸,爸爸,快帶我去圖書館吧!」

香港還是一個城市管理運作高效且「以人為本」的社會。儘管香港人多車多,但人性化設計的人車分流系統讓整個城市井然有序、安全高效。據了解,香港現有行人過街天橋近800座,且大多天橋設有遮頂,讓行人不怕日曬雨淋;有不少天橋裡還能見到各種藝術塗鴉,足見特區政府對社會公共空間文化哺育工作的重視。每天上下班,我都會經過西營盤港鐵站,各種老香港的風物、建築、民俗等歷史圖景佈滿了港鐵站地下通道的兩面牆壁,宛如一條文化時空長廊,從這裡,你可以一眼望盡香港的前世今生。不僅如此,包括港鐵站在內的香港各種公共空間,如社區公園、過街天橋等,大都設計了為殘障人士服務的升降直梯、召喚救援設施,只要你按動電鈴求助,就會有專人來為你排憂解難。還有隨處可見的街心公園、道路兩旁專為行人歇腳的休憩處,沿街樓宇延伸出來的房檐可以為公交月台等車的人們遮風擋雨和躲避炎炎烈日......「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香港城市公共服務的每一處細節裡。

香港也是一個十分有愛的社會。從幼稚園就教導孩子要關注弱勢群體,他們或走訪養老院關愛老人,或鼓勵孩子義賣並通過義賣所得為需要關愛的弱者捐款捐物,慷慨解囊。來港時間雖不長,但已被邀請參加多場為特殊學校、失獨家庭、孤寡老人、孤殘兒童等舉辦的慈善音樂會、書畫義賣活動,正所謂「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回想這些年來,內地曾經歷多場大大小小的天災,1998年的洪水、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災難無情人有情,危難時刻香港與內地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不管是災難救援還是災區重建,隨處可見香港的「身影」。1998年洪災香港向內地捐款6.8億,2008年汶川大地震香港捐款200億,更在第一時間派出醫療隊、搜救隊、飛行服務隊趕赴賑災第一線,種種義舉彰顯香港社會的同胞之愛和心繫國家的觀念,德行化育在香港可謂根深葉茂。

管理高效,以人為本,守住正義,人間有愛,這是香港特色,也是香港優勢,更是香港的大情懷,它就蘊藏在每一處並不那麼起眼的微小細節裡。你若留心觀察,香港的好,其實離你並不遠,不經意間它就會撲面而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