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活用老祖宗經驗 浙古塔修繕重生

2018-09-13
■1991年修繕六和塔時的老照片,戴眼鏡的女士就是郭黛姮。 網上圖片■1991年修繕六和塔時的老照片,戴眼鏡的女士就是郭黛姮。 網上圖片

從北宋始建到現在,六和塔經歷了多次維修,如今仍挺立在浙江錢塘江畔。六和塔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是在1991年,由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弟子郭黛姮領銜。她所帶領的能工巧匠們根據杭州特點和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成功地修繕了六和塔。

「怎麼修古建築,我們當時在學校接受了世界上最新的理論。就是要保護它的原狀,不要破壞。」郭黛姮說,當時對於修古建築,業界有不同看法,有些主張面目一新,有些主張恢復最初的樣子。六和塔是按照宋代的復原,還是維持清代的樣子?郭黛姮覺得,文物建築是歷史信息的載體,不要隨便把歷史抹掉,要有歷史的可讀性,修繕文物建築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說,六和塔是我們按照國際標準修的第一個例子。」郭黛姮說。

想方設法維持原貌

自南宋重建以後,塔的破壞部位主要在光緒年間所建的外簷廊部分,樑已有局部拔脫的趨勢,但磚塔心結構仍然完好。為了保持原貌,郭黛姮團隊通過打鋼箍、用鋼管柱進行加固。「鋼構件有獨特的優越性,可以自由拆卸,若干年後,如果是本身的問題,或有更理想的材料,可以換掉。」他們想辦法把鋼箍藏起來,室內藏在暗層,室外則藏在簷下看不見的地方。鋼箍還做了富餘的「活結」,可根據原有結構的熱脹冷縮滑動。外簷廊的柱子年數久了,變形後長短不一,就設法在暗層裡加暗柱,和原本的柱子一起受力。此外,換塔裡的木構件,防潮是個大問題。郭黛姮請教了浙江地區的古建築專家,最終選擇了桐油作為防潮材料。 ■浙江在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