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1萬元包長者食住 促進世代交流
香港近年陸續出現以長者為目標住戶的住宅,在日本,這類迎合中產需要的私營長者住宅數目亦與日俱增。此類住宅每月收費最低約1萬港元,內含租金及膳食,讓長者的居住模式有多一個選擇。另外,當地亦非常重視長者與社區的連接,故一些包含了長者住宅、殘障兒童託管設施及學生住宿的共生社區陸續出現。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仲慧緣
專門研究日本老人介護及社會福祉制度的「鐵樹銀花」創辦人岑啟灝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日本對長者住宅的需求愈來愈大。由2012年的少於1,000棟,到2016年已增加至超過6,000棟,提供合共逾20萬個單位,仍供不應求,有申請人要排隊一年才能入住。
長者住宅入住條件寬鬆,大部分只要年滿60歲已可申請入住。岑啟灝列舉了其中一間名為「銀木犀」的長者住宅,其入住費用按照不同樓層區分,一個面積為18.42平方米的單人房間,最平不計稅為每月139,800日圓(約9,770港元)。住宅內亦設有緊急服務及生活顧問服務,回答住戶在護理及情緒方面的需要查詢。有護理需要的長者,則可通過政府的介護保險服務,按照本身的護理計劃,支付原價的一至三成,請專人提供上門服務。
認知障礙症患者自由出入
岑啟灝曾到此長者住宅參觀,發現當中有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居住,但住宅實施的是「門常開」政策,讓長者像住在自己家中可以自由出入。岑啟灝解釋道,長者會經過專業人士評估,以確定能否不受規管。住宅一方也會和家人事先表明對長者的無約束方針,故家屬必須同意才會安排入住,讓長者有絕對的自主權。
為了避免長者住宅或院舍自成一角,促進長者、特殊需要社群與社區的連繫,日本政府亦在各巿積極推行共生社區政策。岑啟灝稱,當地十分着重教育民眾社區觀念,故大家對存在各群體的共生社區十分接受。
除了社區上的共生,長者住宅或一些安老院舍亦會設置一些小賣店,售賣糖果及小玩具之類,吸引住在區內的小孩前去購買,並讓長者負責做店員,使兩個世代有所交流。
小規模大機能 全天候居家護理
岑啟灝特別提到,日本自2006年開始,出現了一種地區型全天候24小時居家護理機構,它既提供上門居家護理服務,如煮飯、餵食、打掃等,也同時是日間照顧中心,照顧有需要的長者。若長者臨時有留宿照顧需要,機構也能容納長者過夜,人數以9人為上限,服務非常全面。這類機構一般只接受25人至29人登記,條件是必須為區內居民,使用者可以介護保險繳付費用,減輕家人的照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