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昨日紀】詩人邵燕祥

2018-10-22

陶 然

早知其詩名,那時,我在北京上大學,讀過他的詩集《在遠方》,也知道他曾被打成「右派分子」,但對於其他,就一無所知了。後來他獲平反,復出,在詩壇活躍起來。八零年四月,我在《詩刊》主編鄒荻帆和詩人蔡其矯陪同下,走訪當時還在虎坊橋的《詩刊》編輯部,才第一次見到邵燕祥,他已是《詩刊》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他跟我想像中的樣子吻合,一臉青春勃發的模樣,尤其一張笑臉,溫和地甚有親和力。這印象一直維持,到了後來《詩刊》舉辦「青春詩會」,有一群頗有才華的年輕詩人與會,據說,身為導師之一的邵燕祥甚為威嚴。原來邵燕祥還有老師的派頭。當然,如果放任,就失去輔導年輕詩人的意義,也就失去了詩會的作用。

後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吧,中國作家代表團應香港中華文化中心之邀訪港,邵燕祥也在名單內。最記得那年夏天,安排代表團和香港作家往大嶼山度假村聯歡幾天,那天上午,我和他坐在銀礦灣一座土丘上,笑得很歡暢,猛然間給別人拍下鏡頭,留下可珍貴的痕跡。但那時為何歡笑,卻完全沒有印象了。大概是朋友久別重逢,那笑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吧?

一九八四年六月,以周揚、馮牧為團長的中國作家訪問團訪問深圳,與香港十二位作家在銀湖中心會面,訪問團裡以著名詩人居多,如艾青、馮至、袁鷹、田間、王辛笛、嚴辰、嚴陣、魯藜、綠原等,而團內最年輕的,就是五十一歲的邵燕祥了。當時氣氛熱烈,三三兩兩交談,我好像也與邵燕祥聊了一會,可惜時間太短,午餐過後,我們也就匆匆打道回香港了。

後來,他跟烏熱爾圖應邀前往美國艾荷華國際寫作坊,經香港時,當時銀都董事長蘇辛群請他們晚宴,我也叨陪末座。記得烏熱爾圖還送了一本他的小說集給我。至於那晚都聊了些什麼,我都沒有記憶了。

八十年代末,我在北京,住進河北飯店,有一天和燕祥通電話,他請我到那時他的家坐,當時交通不方便,我借了自行車,從東城,穿過珠市口,往虎坊橋奔去,至今還有印象。

他送過他的詩集,也送過他的雜文集。雖然他以詩成名,但後來雜文似更為人稱道。九十年代中,《邵燕祥隨筆》獲得第一屆「魯迅文學獎」的雜文獎。後期,我曾為《香港文學》邀他詩稿,他雖然也偶有詩作支持,但更多時候都以沒有詩情回覆。他倒寫過評論蔡其矯的文章,在他生前,也在他身後。蔡其矯在世的時候,也就是晚年的時候,曾寫信給我,提到,他晚年在北京最知心的朋友,是牛漢和邵燕祥。蔡其矯曾對我盛讚邵燕祥,說他的雜文愈寫愈好。

最近一次與邵燕祥見面,是前幾年,他訪問香港。那晚,秦嶺雪設晚餐,歡迎應香港教育局之請,來香港講座的孫紹振。飯後,經灣仔,我靈機一動,何不就便去酒店探訪正在應邀訪港的邵燕祥?這一晃,幾年又過去了,記得那時他泡茶給我喝,至今,茶香依然繚繞在鼻端,當時冷氣輕輕發出聲響,那夏夜,實在已經很深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