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除了關注考生於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表現外,核心科之一的英文科及通識教育科也是焦點。在英文口試中,專輯指考生有過分依賴筆記卡的問題,提醒考生做筆記時應只寫低短句或關鍵詞以提醒自己想說的內容或意念,而非整句寫低。而在通識資料回應題中,考生被指在閱讀、綜合資料、釐清議題範疇與爭議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英文科方面,試題專輯指不少考生於閱讀卷中的填充題表現欠佳,包括胡亂照抄閱讀篇章的內容,重複問題已提供的資料,亦未能處理單眾數及動詞時式等。
作文卷則出現背誦範文句式情況,試題專輯強調,因為與考生本身的寫作風格明顯不同,有關問題很容易察覺。
至於英文口試,考生有過分依賴筆記卡的問題,強調考生做筆記時應只寫低短句或關鍵詞,以提醒自己想說的內容或意念,而非整句寫低。
專輯又提醒考生,在小組討論中長時間「致辭」主導發言並不必然獲取高分,考生應視其他小組成員為夥伴,適當聆聽、回應、評論或要求說明其他人所提出的內容,考生對討論的貢獻及小組成員間的「健康交流」才是考官評分的關鍵。
通識釐清議題有「很大進步空間」
在通識教育科方面,專輯報告指,考生於卷一(資料回應題)中,在閱讀、綜合資料、釐清議題範疇與爭議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以卷一其中一條題目探討器官捐贈議題,考生需要根據報章材料及圖表作答,被問到伊朗和新加坡為活體器官捐贈者提供經濟補償所引發的兩個爭議,大部分學生無法將資料內容概括為「市場」、「道德」及「人權」等概念進行討論。
在卷二(延伸回應題)中,考生只需選取一題作答,其中探討「留守兒童」情況的題目,大部分考生能解釋「留守兒童」的問題,如教育水平欠佳及缺乏家長照顧等,但不少人未能把這些問題與中國未來發展聯繫起來,只有少數高能力考生能解釋這些問題對中國未來發展造成什麽影響,如人力資源的開發、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性等。
被問到在現代化社會中養育孩子,社區是否比家庭擔當更大的角色。報告指考生掌握「社區」一詞存在困難,亦無法指出社區能提供日間託兒服務等具體例子,導致這題整體表現欠佳。■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