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將於本月27日至29日舉行,峰會邀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者戴維.巴爾的摩在內的70多位專家,從醫學、科學、倫理等角度探究「基因組編輯」的現況及將來發展。其中一名講者、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成員沈伯松表示,基因編輯是世界的大趨勢,必須謹慎使用有關技術才能帶給社會正面影響。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由港科院、倫敦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及美國國家醫學院舉辦,本屆主題圍繞人類基因組編輯科學的當前狀況、未來發展與應用,以及該技術可能會引起的倫理問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精神病基因組學講座教授沈伯松為其中一名講者,同時他亦為香港去年底新成立的基因組醫學督導委員會成員。
沈伯松表示,現時靠藥物治療精神病、心臟病等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現時許多疾病是源於基因排列出錯所導致,若從基因着手,「可將高風險型的基因排序直接改為低風險型的基因排序,可以降低患上嚴重疾病的機會。」基因有可被複製的特性,基因編輯因而變得可行,「就像在文字檔內『複製』和『貼上』一般。」
他表示,討論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應用範圍是是次峰會其中一個重點,有研究顯示某種基因會降低血脂水平,從而減少心臟病風險;同時,這種基因會提高患上脂肪肝的幾率,所以在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時候,必須小心處理。此外,若基因組編輯的技術用於生殖細胞上,其影響就會「一代一代傳落去」,後果非同小可。
他期望是次峰會能引起特區政府的關注,因為比起歐美國家,香港對基因組編輯方面的認識不深,若社會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討論,擔憂屆時政府無法將技術的好處介紹給市民,或對其壞處進行規管。
他認為香港有全面的醫療系統和優秀的臨床研究技術,希望政府能在這方面增撥資源,加強人才培訓,提供共同研究平台,相信基因組技術在香港將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欲參與「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的公眾人士可經以下網址登記:https://www.eventbrite.com/e/second-international-summit-on-human-genome-editing-public-registration-registration-49226566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