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原來是蟬

2018-11-22

朵 拉

同行的中國作家說那是蟬的鳴叫聲。

在海外,我們對蟬的認識極其膚淺。

第一次聽到「蟬」,是在你做夢也想不到的地方,那是我常去的,一家在檳城古蹟區的中藥店。

海外流行西醫沒錯,可許多華人對中藥仍有深厚情意結,尤其後來驗證了服用中藥是一邊治療一邊調養,不像西藥,幾顆丸子吞下去,病「似乎」立馬消除,可是後遺症一定跟在後邊來。個人體會是吃了消炎藥的反應慘過生病:精神不濟懨懨欲睡、胃口不良胸口鬱悶。單這兩項已經感覺受不了,所以本人是中藥強力擁護者。

我問中醫師,喉嚨不舒服已經快一個禮拜,還可以說話,但聲音出來的時候,又沙又啞,這兩天更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熟悉的中年女中醫師開玩笑說:「那你是快失聲了!」我大力點頭同意她,為了避免惡化盡可能少用嗓子不開口說話。來找中醫師之前,也喝過不同涼茶檔的,添加很苦很苦藥粉的涼茶(涼茶檔主總不忘記提醒一句諺語「良藥苦口利於病呀!」是在安慰喝了一臉苦瓜樣的消費者),以前幾次就是涼茶治好的喉嚨發炎,這一回情況比較嚴重。中年女醫師以所有中西醫生都一致採用的「畫符書法」(意思是除了他們自己和抓藥的小弟及護士之外 ,沒其他人看得懂),很快開了一個藥方,我也沒仔細看(完全了解自己的水平達不到醫生的程度),拿着藥方單子轉過身,請藥店小弟幫忙抓藥。

只見小弟非常熟練地打開一格一格的木製抽屜,從上面格抓一點什麼,又自底下格抓一點什麼,我看着桌上的米黃色包裝紙,抓出來放在裡頭的都是各種乾枯碎葉子,還有切條狀的也同樣不知道是什麼樹枝樹幹,外加幾朵乾花,通常中藥就這種面貌,各種樹幹樹枝葉子和花等等,然後全部倒進一個藥煲,加入兩碗或三碗(這個很有講究哦,必須聽從醫師指示)清水慢火煮成一碗,中醫師最喜歡的建議:八分滿,趁熱喝下。

有的病還要病人喝完以後把自己燜在被單裡出汗,過後,良好效應便出來了。米黃色紙上的中藥「臉孔」本來看着熟悉,突然小弟抓了一隻昆蟲放在中間。這隻混在裡頭的昆蟲長相和蟑螂非常相似。

本來聲音就沙啞的我聲音顫抖地問:「這,這是什麼?」平常不愛小題大做,也討厭大驚小怪,但生平最害怕的昆蟲就叫蟑螂。牠們身上有一股叫人受不了的臭味。偶爾「幸運」會在書房或廚房遇見牠,傳說中蟑螂是打不死的,但總沒有機會試一試。因為一見到牠們,很自然便驚慌大叫,那聲音太高昂,音波尖厲得把蟑螂嚇得來不及張看嘶喊的人,就張皇跑掉了。蟑螂和我沒有深仇大恨,這樣「以貌取人」實在不應該,然而有些事情也沒辦法用道理解釋,就像你喜歡或討厭一個人,真的找不到原因。不然也不會有「死得不明不白」這樣的句子了。

「我只是喉嚨發炎,聲音沙啞,為什麼給我一隻蟑螂呢?」緊張和恐懼讓我忘記我的發聲是沙啞的。抓藥小弟輕飄飄地回答:「不是蟑螂。」他還又一次抓起那隻昆蟲給我看:「這是蟬。」所以,和蟬的首次見面,是沒有聲音的。我和蟬,在彼此「鴉雀無聲」的情況下相遇,聽起來似乎很浪漫,但你要明白,聲音沙啞是欲告無門的,因為不能說我很痛苦,這太誇張,況且說什麼聲音也發不出來,發不出聲音不是愉快的事。

幸好有神奇的中藥。我把這一包混合乾了的樹枝、葉子和花,還有一隻蟬的中藥,帶回家用藥煲煎煮。這藥煲專門用來煎中藥,是土製的,用的時候需要非常小心,一不小心掉了一定破碎,毫無商量餘地。它的設計非常奇怪,把手和藥煲嘴不是像茶壺一樣在一條直線上,而是在同一側,因此倒藥湯時要特別注意,不然就燙到手了。如果是我媽媽用,她迷信煎藥非得放在火炭上煲,懶惰的我為省時省功夫,直接放在煤氣爐上,開最小的火煲它一個小時,倒出來時八分滿,熱熱的藥湯,一口一口慢慢喝下,肚子溫熱的感覺很好。

第二天,沙啞的嗓子果然開聲了。我記得那帖藥的費用,在那個當時是兩令吉五十仙(兩塊半馬幣)。太便宜反而難忘。花那麼少的錢,獲得那麼大的效果。

我愛中藥。是真的。我愛蟬。也是真的。因為後來只要喉嚨一沙啞,我就拿這有一隻蟬的藥方去抓藥,每一次莫不藥到病除,百發百中。可是我完全不知道,原來蟬的聒噪是這麼巨大強力的。這回到福建漳州采風,安排的路線是沿着海岸線走,但只要有樹的地方,蟬鳴就來相迎。如果要用形容詞,以下的成語全部都適合:「鋪天蓋地無時無刻沒有中斷一直不停聲嘶力竭」。起初我以為自己怎麼耳鳴得如此嚴重。終於明白以前讀小說時,一個作家寫「他的耳朵裡養了一隻蟬」是怎麼一回事。

同行作家對蟬很了解。「一般雌蟬是不出聲的,會發聲的是雄蟬。」「雄蟬的鳴聲特別響亮是因為牠在腹部有個發音器,像蒙上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便發出聲音,雄蟬的鳴肌每一秒伸縮達一萬次,在蓋板和鼓膜中間是空的,起共鳴作用時,便發出聲音。」作家說到這裡時我還當成聽故事。接下去的故事讓我驚訝,原來雄蟬不停唱歌的原因,竟然是引誘雌蟬來交配。「蟬,分7年蟬、13年蟬和17年蟬。」作家說到這裡,我不禁認真傾聽。「蟬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地下的幼蟲狀態,要到生命最後一個月左右才鑽出地表羽化成蟲。所以傳宗接代就成為牠們唯一的目標。」

蟬的生命循環就是蟄伏在地下6年(或13年或17年),不斷蛻皮,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鑽出地表,羽化成蟬蟲、交配、產卵,隨即死亡。人們歌頌蟬是「大自然的歌手」、「昆蟲音樂家」,原來牠在那麼短的時間,必須完成一生的任務,所以不得不用高達100分貝的聲音,拚命吸引雌蟬前來交配。

既然雌蟬是啞巴蟬,那麼我嗓子沙啞時服用中藥裡的那隻,讓我得以重新發聲的應該就是雄蟬。吃藥時,感動於雄蟬的犧牲,聽完作家說蟬之後益發感動。即便我不吃牠,僅存一個月壽命的蟬也很快就死亡,但牠們照樣有滋有味地完成使命,在雄蟬聲嘶力竭的鳴叫聲中,傳達給人們的是珍惜當下的人生態度和理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