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滿江紅.蒙山沂水大寫意(上)

2018-11-27

江 鄰

萬里龜蒙,

琅玡地、悵然寥廓。

想當初、東夷先祖,

宇開荒拓。

太昊一呼丘壑應,

舜虞百孝黎民和。

到而今、玉帶繞珠城,

江天闊。

滄桑事,彈指過。

求解放,從來迫。

看南征北戰,

漫天烽火。

崮上神威社稷定,

村頭魚水親情樂。

枉靈甫、趁幾許風流,

歸零落。

董其昌是明朝山水畫家,其畫論獨到精闢。他曾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大意是,一個人通過多讀書多遊歷,去蕪存真,山川走勢、天地架構自然就了然於心了。這雖然談的是作畫技法,其實也是為學之道。此次赴山東臨沂開展體驗式教學,所思所悟,正應了這句古話。

最初的感悟,來自臨沂東夷文化博物館之行。走出博物館,我心中關於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邏輯,完全變了。一直以為,以中原為中心,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化外之地,趨附之,拱衛之。如今看來,東夷,就其文明進化而言,當與中原並駕齊驅。若論及以東夷文化為主體、交融中原文化而成的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更是舉足輕重。

所謂北狄、南蠻,或許含有貶意(從其偏旁「捸v「蟲」可知),東夷、西戎卻只有方位上的意義了。「戎」乃古代兵器之總稱,弓、殳、矛、戈、戟為五戎。以西戎指代西部民族,當是勇猛好戰之謂。「夷」者,據《說文解字》,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身負大弓的東方部落,以鳳為圖騰,並設置鳥官制度,與朝陽一道升起,給中華文明帶來一抹燦爛的曙光。

我們熟悉的很多傳說故事,與東夷有關。例如,開百王之先的太昊,統百鳥之尊的少昊;戰神蚩尤,孝帝虞舜;大羿射日,嫦娥奔月......東夷文化分佈範圍極廣,北起遼東半島,南至蘇北淮北,東起山東半島最東端,西至河南東部。今天的臨沂市及其周邊,是其核心區域之一。所謂蒙山沂水,琅玡故地,也指這一帶。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地處臨沂市西北部,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為山東第一大山。主峰龜蒙頂僅次於泰山主峰玉皇頂,乃山東第二高峰,素稱「亞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蒙山東北方的沂山,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稱。沂蒙山區水流豐沛,主要河流為沂河和沭河,縱貫臨沂全境,形成脈狀水系,計有大小河流1,800餘條。

如此山水形勢,恰與《易經》六十四卦之「蒙卦」吻合。蒙卦上艮下坎,艮為山,坎為水。山下有水之貌,正是千峰聳峙,萬壑爭流,山重水復,雲蒸霧騰之境。更奇特的是,因涉水為險,蒙卦還有另一層寓意,即山下有險。逢此卦,仍不知進退,是為蒙昧,必遭殃;若能把握時機,行動適宜,則有啟蒙和通達之象。這也與後面發生的故事暗合。

在這片大山大水孕育的土地上,齊魯文化與楚文化燦然交匯,底蘊厚重,自古養成了大氣派,鍛造了大格局。《詩經》魯頌篇有云: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

繼東夷文化、齊魯文化之後,琅玡郡的歷史和傳說,成為這片土地上文明發展的又一高峰。琅玡之名,始終與神秘、豪俠、仁義、浪漫相伴隨。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琅琊榜》空前熱播,使世人只知有琅玡,不知有臨沂。秦設郡縣制,凡三十六郡,琅玡為其一。東漢改琅玡郡為琅玡國,建都開陽城,即今臨沂市區。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千年以降,盛名之下,自成氣象。從琅玡走出來的大人物,除了王羲之、諸葛亮之類泰山北斗,各路英雄俊傑,名卿志士,代不乏人;文武兼備,正邪兩絕,風雲天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