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四大「夏都」的前世今生

2018-11-20
■廬山一景。作者提供■廬山一景。作者提供

馬承鈞

國人皆知神州四大避暑勝地: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河南信陽雞公山、江西九江廬山和浙江湖州莫干山。想到這「三山一河」,我便有一種清涼感和愜意感,應了那句「望梅止渴」的古語。

1992年夏,單位組織去北戴河度假。在秦皇島下火車,大巴送我們直達北戴河。金色的沙灘、遼闊的大海和清新的空氣,使北戴河涼爽宜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曹操和康有為、徐世昌、朱啟鈐、張學良等風雲人物,都在此留下足跡。十九世紀初清廷宣佈北戴河為避暑地,中外名流、高官巨富來此建起七百多幢別墅。沿途各色建築掩映綠樹之中,美不勝收。解放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中央領導曾在此辦公、開會和休假,也邀請科學家、文藝家和英模人物前來療養,故有「中國戴維營」之譽。印象中常見「新華社北戴河電」,許多頂層決策就源於此。

一到駐地,大家急不可耐奔向大海。筆者雖在江南長大,卻不識水性,只好套上游泳圈在海邊淌水,然後躺在沙灘聽當地人神聊。我們遊覽了老虎石、鴿子窩、秦皇宮、金山嘴、鷹角亭等景點,還看了聯峰山下神秘的96號院,「9.13」時林彪一家就從這裡直奔山海關,乘三叉戟在溫都爾汗折戟沉沙。改革開放後北戴河眾多療養院對外開放,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

徜徉北戴河,想起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雄心勃勃的曹操揮師北伐、大敗烏桓。他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寫下名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借壯闊大海抒個人情懷,凸顯其戰勝殘敵、統一中華的壯志。

1954年夏,毛澤東主席來北戴河,暢遊大海間憶起一千七百年前曹孟德名篇,詩興大發,寫下前無古人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一句「蕭瑟秋風今又是」,寫盡人間滄桑,堪稱絕唱......

雞公山地處豫南,為大別山支脈,距信陽38公里、武漢170公里,素有「青分楚豫,襟扼三江」和「漢口後花園」之稱。筆者曾幾度來此。雞公山海拔814米,主峰酷似雄雞引吭。其山勢雄奇、泉清林翠,尤以佛光、雲海、霧間B奇峰、瀑布等八大景著名。山上夏季氣溫23℃上下,給人「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之感。雞公山成國家森林公園,愛國將領馮玉祥功不可沒。當年馮將軍曾率部大舉植樹造林,使森林覆蓋率高達88%。

雞公山的成名頗為傳奇。1903年夏,美國傳教士李立生等人來此,見山上氣候涼爽、景色優美,發覺了商機,他通過信陽知州曹毓齡和當地地主,購得雞公山一片山地,蓋起幾幢別墅。隨後報告駐漢口美國領事,領事來此一看,見風光旖旎、氣候宜人,與「火爐」漢口天壤之別,便在媒體上大做文章,直誇雞公山是避暑天堂,漢、滬、穗等地老外紛至沓來大興土木,雞公山一舉成名,躋身四大避暑勝地之列。

當年洋人在雞公山蓋樓不報稅,還傲慢地搞所謂「自治」,將雞公山變成「公共租界」。吳佩孚麾下一名師長靳雲鶚憤然不平,要建一座壓倒所有洋樓的大廈。1923年新樓竣工,靳某取其字「頤恕」命名「頤廬」,題聯「樓閣連雲看不盡,堂煌華竟讓頤廬」。頤廬呈寶塔型高30餘米,乃雞公山頂級建築。因其長中華威風,國人稱它「志氣樓」。我等樓前留影,自是百感交集。當年蔣介石伉儷也來雞公山,一座「美廬」再現80年前歷史風雲;老蔣在此坐鎮指揮武漢保衛戰,「中正防空洞」展出有圖片實物,如今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以「清涼世界」聞名的莫干山在浙江湖州德清縣,去歲出差寧波時曾去一遊。莫干山為天目山餘脈,綿延88平方公里,距杭州80公里,離上海和寧波也不遠。有巨石鐫刻「三勝竹雲泉,三寶綠淨靜」十字,乃竹勝、泉勝、雲勝及綠寶、淨寶、靜寶也。其竹海b蘢、流泉潺潺,環境清幽令人驚艷。植被覆蓋率高達92%,為全國名山之冠,自古受人青睞。

莫干山亭台樓閣及道觀寺院多姿多彩,干將典故更千古傳誦。干將是春秋時鑄劍高手,歷時數年為吳王闔閭鑄成一把寶劍,吳王因其耗時太久動怒,欲斬干將。干將囑咐已孕妻子莫邪:自己所鑄乃雌雄劍,讓兒子長大後去南山尋那把雄劍。其子成人後覓得雄劍,千辛萬苦終報殺父之仇。山上存「劍池」和「試劍石」遺跡,歷來被人緬懷。魯迅小說《鑄劍》和金庸作品均取材於此。

1935年大畫家張大千慕名登莫干山,畫了一幅《莫干新夏》,題詩「竹引泉聲到枕邊,月簸花影到窗前。莫干忽漫逢新夏,紅白滿山開杜鵑」,大獲好評(現存台灣)。今年5月,一位荷蘭小伙登臨莫干山,他是荷蘭「最具創作力」的青年畫家彼得.萊茲伯斯(Peter Riezebos)。多年前他被莫干山吸引,稱它為「世外桃源」,從此莫干山成了他「第二個家」,來此擁抱自然、尋找靈感、揮筆作畫,是他的最愛......

說起大名鼎鼎的廬山,更是如雷貫耳!誰不知李太白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讚廬山瀑布;蘇東坡用「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狀廬山之魅!這裡因終年雲霧繚繞清涼宜人成著名「夏都」,數百幢千姿百態中外別墅獲「世界建築博物館」之譽,蔣介石、張學良、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均在此停留,遂成史學家和普通人重溫歷史好去處。自從司馬遷將廬山寫入《史記》,陶淵明、謝靈運、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陸游和康有為、胡適、郭沫若、徐志摩等歷代名家相繼登山,留下名篇無數。毛澤東1959年寫下《七律.登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b蘢四百旋」、「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已成曠世名句。東晉顧愷、北宋江參、南宋玉澗、明代唐寅等大畫家都繪有《廬山圖》。吳冠中一幅《廬山》於2016年香港佳士得拍出2854萬港元高價!

廬山又稱匡廬,以雄、奇、險、秀聞名天下。它瀕臨浩浩長江,佔地250平方公里,90餘座山峰構成九疊屏風,漢陽峰海拔1474米。千萬個世紀的地殼運動造就了「匡廬奇秀甲天下」的人間仙境,使它榮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美十大名山等等殊譽。我曾在含鄱口、牯嶺街、三疊泉、三寶樹、五老峰、海會寺、黃龍潭等處流連忘返。1980年攝製的電影《廬山戀》至今久演不衰。港台同胞對廬山青睞有加,每年有大批港人和台胞到此度假......

前晚在海口與海南旅遊委朋友暢聊四大「夏都」,脫口詠出幾句--

北戴河畔聚風流,

莫干竹海天下幽。

匡廬仙境入詩史,

雞公力挺志氣樓。

豈知風水輪流轉,

瓊島興起夏日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