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七號墳場與四順

2018-11-17

■ 葉 輝

秀茂坪原名掃墓坪僅為傳聞,蘇茅草長滿秀茂坪山頭,遂稱蘇茅坪,新界九約竹枝詞云:「滘西海隔打蠔墩,黃竹洋來日已昏;借問行人何處宿,龍船灣泊月如銀。春遊忽到蘇茅坪,睇見牛頭角又生;西草灣前多石匠,山歌嘹亮幾重山。魷魚灣起波中錦,海面生涯莫浪下;大鶗J是定行藏,嬌女牽情飾冶妝。」

由此可見,附近地區其時甚為荒涼,此為七號墳場,原稱新九龍七號墳場,1935年所建,據1936年的報章所載,墳場就在九龍牛奶房(即九龍維記牛奶有限公司,今彩雲h之所在地)對上山地,東面接近晏打臣道(今安達臣道),南面近大同罐頭工場(即茶寮坳),西邊近九龍直通西貢市之陸軍公路,北面靠近往西貢之公路(清水灣道);1941年佔地約16英畝的擴建部分獲批,位置為原墳場東面,以安達臣道為西界線,約為今日順利h之所在地。

當局於1955年公告,七號墳場限期在當年年底前遷葬骨骸,逾期無人認領的骨骸將由當局火化,將骨灰遷葬至沙嶺金塔墳場;上世紀60年代,遷葬之後,七號墳場荒塚纍纍,荒蕪一片,當局強制安排不符徙置資格的居民遷入臨時安置區,首批居民來自洗衣街寮屋、何文田木屋區、大坑西平民屋,以及白布街木屋區,後來遷置的居民則包括來自橫頭磡、老虎岩(今樂富)、東頭村平房區(今東頭h)、觀塘、牛池灣、落山道、鑽石山大觀新村及茜草灣等徙置區,遂令此處漸漸形成人煙稠密的徙置區,從而搭建木屋,甚至建至山頂,居民依照原墳場的羊腸小徑,將木屋分區為小村落,名為新新村,和平村、聖母村、新觀村等。

此處偏遠,出入市區皆要依靠非法白牌車接載,供水設施短缺及衛生惡劣,又缺乏公共電話設備及教育設施,遷入初期,不時看見離開山路不遠處白骨森森和破舊的陪葬品,為人所詬病,多數居民均在不情願下被強制遷進;截至1963年9月,此處已住有居民約6,000人,失業情況甚為嚴重。

根據1966年本港報章所載,當局將新新村及新觀村拆遷,安排兩村約一千戶中的九成多居民遷至咸田(今藍田)徙置區,餘下居民卻因早年登記資料與當局有出入而定為僭建戶,遂遭拒絕徙置,更遭令限期自行拆遷,貧民不斷與當局交涉,更與遷拆人員發生衝突,當局遂延遲遷拆行動;上世紀70年代落實開發原址,從而興建順利h,七號墳場遂成為歷史名詞了。

茶寮坳又名西貢坳,在九龍東北部,飛鵝山、大上托、平山及沈雲山交匯點,茶寮坳北部原為「新九龍七號墳場」,1972年徙置事務處規劃在此興建「順利新區」,後來計劃擱置,改建立公營房屋,1978年至1980年期間建成公共屋h順利h,其後順天h、順安h、順緻苑相繼落成,連同順利臨時房屋區,居民本稱為「五順」,後來因順利臨時房屋區清拆,遂改稱為「四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