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大佺
今天的農村,鞋爪子已經消失了,但它曾經存在於我們兒時的記憶裡。
鞋爪子由幾個橢圓的鐵圈組成,橢圓的鐵圈邊上,均勻地長荋X顆鐵牙齒,那是用來走路時咬進泥裡,不摔跟斗用的。每個鐵圈由鐵匠舖裡的鐵匠打來擺在舖子上出售,每隻鞋底要釘上兩個鞋爪子才行。農村人進城時,可以根據自己鞋的大小來篩選購買,遇上腳大的,每隻鞋還得買上兩個半,那半個釘在鞋尖上的鐵圈,由鐵匠臨時訂做。穿上釘有鞋爪子的鞋,走在又溜又滑的山路上,平平穩穩,不摔跟斗;如果走在石板路上,則會發出「磕磕」的聲音,甚是好聽。
鞋爪子和腳碼子差不多,主要用於防滑,所以有的地方又把「鞋爪子」叫做「腳碼子」。不同的是,腳碼子是用麻柳、稻穀草搓成繩子綁到鞋上,鞋爪子則是直接釘到鞋底。
家鄉牟河壩位於川西南的深丘地帶。那時候的牟河壩只有田埂,沒有機耕道,更別說碎石公路、水泥公路了。一到下雨天,山路泥濘,寸步難行。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又溜又滑,稍不留神,就會摔倒在地,弄得渾身是泥。俗語「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指的就是這種鄉村小路。那時候農村人很是羨慕城裡人,除了羨慕他們有一份工作,有一份薪水,月月有供應糧,逢年過節發給肉票、油票、副食票外,還羨慕他們雨天也能夠穿一身乾淨的衣服。
鞋爪子釘的鞋,雖然也是農村婦女手工活做的布鞋,但鞋面是勞動布,又厚又實,可以防水。鞋面上腳背口的地方,還做了一條小辮子一樣的褡褳,一隻從右邊順過去,扣在左邊的紐扣裡,另一隻從左邊順過來,扣在右邊的紐扣裡。這樣,即使走在路上,雙腳不慎陷在泥漿裡,也可以慢慢地把鞋拔出來。
那時候的農村很窮,不是每戶農家都能有釘蚞c爪子的鞋的,即使有,一戶農家最多也就一雙,因為打一副鞋爪子得花兩元多錢,兩元多錢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人們對鞋爪子很愛惜,雨天挑水、抬豬、碾米、背東西時才穿,一回到家裡就趕緊換下來,用竹篾片把鞋爪子上的泥巴刮掉,用濕布把它們擦乾淨,放到灶台下邊的貓洞裡烘乾,下一次要用時再穿。鞋爪子用的時間長了,鐵牙齒也磨得光禿禿的。沒有牙齒的鐵圈圈,也就只能當廢鐵賣了。
小娃兒沒幹重活,是不會有鞋爪子的。父母也沒時間背荍畯怚h上學,他們還得到生產隊裡參加勞動掙工分呢。雨天上學時,父母就用稻穀草搓成細細的草繩子,在我們腳上纏上兩三圈,拉到腳後跟後面,繫一個活結,於是小小年紀的我們,也能挎荇悒],戴茪瘝薄A在泥濘的山路上穩步行走了。
隨茼~齡的長大,我們對鞋爪子的好奇心愈來愈濃。大約十歲那年的一天,趁茪j人不在家,我偷偷地把父親那雙釘有鞋爪子的鞋提出來,穿到腳上,在鋪茈菄O的院壩裡行走。開始覺得好玩,不料走了幾步,一個踉蹌,跌倒在地上,額頭跌了一個青包。爬起身來,我顧不得身上疼痛,趕緊把鞋爪子放回原處,害怕父親回家發現後,打我的屁股。隨茈肮﹞竷酊煽ㄟ炕A膠鞋、筒靴早已在農村普及,家家通的機耕道、水泥路更是替代了昔日的山路,鞋爪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視線。
遠去了的鞋爪子,永遠珍藏在兒時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