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科大夥天壇醫院追擊腦瘤

2018-12-04
■科大王吉光(左)與天壇醫院江濤發佈研究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科大王吉光(左)與天壇醫院江濤發佈研究成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用大數據運算模型識別可穿透大腦「防護罩」藥物分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醫管局每年錄得200宗惡性腦腫瘤新症,當中四分之一可能演化成死亡率百分之百的「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sGBM)」。香港科技大學與北京天壇醫院合作透過大數據和運算模型,發現導致腫瘤變異的基因,並識別出能縮小腫瘤的藥物分子,有效延長腦癌患者壽命和紓緩症狀。

研究團隊昨日公佈研究成果,團隊表示,sGBM由生長於脊柱或大腦神經細胞的LGG腫瘤演化而成,雖然可經手術切除或透過口服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MZ)治療,但絕大部分會再出現突變,使病情復發,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惟腫瘤的基因特徵和進化機制一直未明。

京團隊參考科大數據

由科大生命科學部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吉光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特別設計的運算模型,分析並整合188個sGBM病人的基因組數據,發現約14%的患者樣本於「MET基因」的其中一節「METex14」出現突變,令身體降解有毒蛋白質的能力下降,使毒素累積,形成惡性腫瘤。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兼北京天壇醫院江濤及其團隊,在參考科大發現後,識別出名為「PLB-1001」的藥物分子,能夠滲透大腦用作防禦的「血腦屏障」直達腦內腫瘤。

近半實驗者病情穩定

江濤表示,大部分sGBM患者在病發一年左右時間便死亡,經第一期臨床試驗證實,「PLB-1001」能標靶sGBM腫瘤,並追擊腫瘤進一步的突變,在18名參與臨床試驗的晚期癌症患者中,兩人的腫瘤在12個星期明顯縮小,其間症狀得以紓緩,無呈現明顯副作用,另外7人病情保持穩定。他表示,兩名腫瘤縮小的患者其後出現復發,但壽命延長3個月。

研究結果已於今年11月29日在頂級科學期刊《細胞》中發表。王吉光表示,「PLB-1001」仍需進一步研究,包括是否能與其他藥物合用,以達至更有效和持續的效果,預期還要兩年完成第二、三期研究。

他又指,建立癌症進化運算模型,有助預測癌細胞的行為和設計優先治療方案,並可套用到其他類型的癌症治療上,以精準的癌症治療藥物,為病人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