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四孝故事中有很多兒女捨身盡孝的例子,今天出場的主角分別是董永、郯子和江革。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有云︰「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織布三百疋。始得歸。婦織一月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我們常在影視作品中看見「賣身葬父」的場景,大概靈感是來自董永。董永自幼家貧,父親死後只能賣身為奴,籌得喪葬費用。
古時候的窮人會先把家中值錢的東西拿去典當,到了山窮水盡時,還有什麼可以換來錢財呢?只有自己的人身自由了。
在董永前往上班的途中,遇見一位女子,要求和他結為夫婦,而且更在短短一個月內織好三百匹錦緞,為董永贖身。其後,女子向他表明心跡,說自己是天帝之女,為了幫助他而來,完成任務後便要離開。這個故事也鼓勵人們行孝,董永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所以他得到了好的回報。
第二個故事是「鹿乳奉親」,有云︰「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
這個故事的主角,大家可能覺得有點眼熟。他就是韓愈「師說」裡頭的「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的郯子。
魯昭公曾設宴招待郯子,在席間問少昊氏以鳥名官之事,郯子博學多聞,發表見解,令在場人士莫不驚歎。孔子聽聞這件事之後便求學於郯子,可見郯子應該是當時的有識之士。
我們回到郯子行孝的故事。他的父母年老患有眼疾,需要飲用鹿乳療治,於是他便披着鹿皮佯裝成鹿,擠取鹿乳。有一次他遇上了獵人,險些被射殺。後來獵人得知他的孝心,送他一隻乳鹿,讓他可以在家中供奉雙親。郯子是有智慧的,巧思取得鹿乳的方法,雖差點死於箭下,但他的用心和付出都是值得讚揚的。
第三個故事是「行佣供母」,有云︰「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之去。革輒泣告有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畢給。」
江革自幼和自己的母親生活,而且對她十分孝順,即使在走難時仍不拋棄她。好幾次遇到匪盜,他聲淚俱下,以母親年邁為由,希望別人放過他,匪盜見其孝順,便留他活口。更曾為了母親的生活所需,而赤腳奔走。他的孝行使他被舉薦為賢良方正,出任官員。同樣地,利用了行孝會有額外的回報,鼓勵人們行孝。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當時的啟蒙讀物,我們可以看見行孝的方法有很多種,鼓勵人們行孝是最終的目的,我們切記不要把焦點放在功利的回報之上。■心台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