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石婉盈
隨着人口老化趨勢加劇、都市人生活壓力緊湊,癌症發病和死亡率還將不斷上升。據醫管局最新公佈數字,2016年本港癌症病發及死亡率分別有31,468宗和14,209宗,預計2030年將較2016年急增四成。高昂的醫療開支對治療癌症的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為此向基層市民提供免費的一對一資訊服務,助患者排憂解難。
適逢國際抗癌聯盟「世界癌症日」(2月4日)主題為「關愛患者,共同抗癌」,呼籲社會大眾關愛癌症患者。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秉承此原則,首推「醫事.問先導計劃」,由專業的醫生團隊組成,義務為患者提供免費癌症諮詢服務,助他們果斷決定治療方案,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增加康復率。
肺癌病人Lina於2016年確診患上肺癌,經過化療、電療等成功康復後又再次復發,現場就自身問題請教臨床腫瘤科專家吳醫生後如同被指點迷津。「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各有所長,問多幾個醫生作對比再決定治療方法是好事」,她說。
目前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先導計劃安排為期三個月,於三至五月每星期三上下午作兩節一對一諮詢服務,適合對象為癌症病患者及其家屬,經過評估後接受預約,再由專業醫生為他們在抗癌路上提供專業的意見服務,讓癌症病人及其家屬得到清晰和明確的方向,為未來治療和挑戰作好準備。 「明白到癌症患者在對抗病毒途中的徬徨無助,我們希望藉此服務為他們提供可靠的癌症資訊,也給予他們更大的支持」,基金會主席方嘉儀說到。
頭頸癌專科醫生李兆康稱「相信許多病人就接觸癌症諮詢頗有難度,幸得有此機構。」面對頭頸癌,大多以藥物或物理治療,但病者都會出現吞吃困難,待治療師評估配與高卡路里營養奶等方法助病人補充營養。「機構是非牟利,我們將結合臨床經驗並講客觀,讓患者了解抗癌資訊」,乳癌專科醫生馬國權說到。
根據醫管局2016年統計數字,腸癌佔據最常見癌症之一,且復發率頗高,腸癌醫科專家謝耀昌說,「許多患者前期均沒有癥兆,待發現問題為時已晚,故此覆診極其重要。」面對切除過半大腸的病人,除了服食的藥物影響胃口外,自身腸道的營養吸收也會減少,幸得現在有不少營養產品輔助患者恢復。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將由癌症患者和照顧者的角度出發,致力為他們在治療與康復路上提供合適的支援服務,與他們同行發揮互助互勉的精神,帶領患者走過抗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