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兩會重頭戲:加大力度改善投資環境

2019-03-13

高佩璇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今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熱點是「減稅降費」,還有一大熱點就是審議外商投資法草案。仔細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和外商投資法草案,兩者有一個突出的共同點,那就是中國正在努力加大改善投資環境力度。

先看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很多具體措施上,有超預期的內容。有媒體統計,李克強總理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掌聲最多、最密集的段落,首先是減稅降費,其次就是優化營商環境。

報告也明文提出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正在審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同樣重筆投資環境改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而訂立外商投資法正是「制度型開放」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這也是中國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外商投資法明確提出採用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管理,設立外商投訴工作機制,並對保護外商知識產權、不得強制技術轉讓等各方關注較多的方面,為外商投資提供與時俱進的法治保障。

同時與原有的「外資三法」相比,外商投資法草案強調在做好外商投資管理規定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外商投資的保護與服務。草案保護性措施與服務性措施比重上升,大量的條文是對政府「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出規定,為外商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隨着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利用外資面臨的形勢和環境也發生着深刻變化。主要依靠低要素成本吸引外資的優勢已經消失,而廣闊市場空間、產業配套能力等新優勢已初步形成。但要讓這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關鍵在於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更加法治化國際化的規則體系和制度環境。為此,投資環境改善越來越成為外資的關切。

我們所說的投資環境,包括法制政策環境、政府行政效率、市場競爭秩序、商務運營成本等。這樣的投資環境標準不僅是外資所需,也是港澳台以及內資所需。

新外商投資法有一些促進內外資企業規則統一的規定,貫徹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原則,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於我國各類企業平等參與。

改革開放再上路,一個更加良好、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可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