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程老師身體不適,在醫院做了個手術(surgery / operation),躺了三日後便出院(discharged from hospital)回家。雖然總算度過了最辛苦的時光,但過往的飲食習慣卻要徹底改變,菜式盡量以清淡(plain)為主,可以選擇的食物種類也不多。有閱讀「英該要知」的讀者也會知道,程老師非常喜歡吃(特別是營養價值偏低又易致肥的食物),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在沙漠中找到的唯一一片綠洲,便是各式各樣的麵包(different types of bread)。
要買到不同種類的麵包,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香港的麵包店(bakeries)裡,最容易找到的就是白麵包(white bread)和全麥包(whole-wheat bread),我相信各位對這兩款麵包也十分熟悉。但除了這兩款外,大家對其他種類的麵包又有多少認識呢?
要同一時間品嚐不同種類的麵包,我們可以到西式的高級餐廳(fine dining restaurants)享用午餐或晚餐。點菜後,服務生(waiters / waitresses)第一樣送上的,不是前菜(appetizers),而是一籃熱烘烘的麵包(a basket of heated bread)和牛油(butter),這也是程老師很喜歡吃西餐的其中一個原因。你可能會想,都只是一籃子麵包,有什麼特別呢?程老師認為其特別之處,就是那籃子的麵包裡,有些款式是較難在大眾化的麵包店找到的。
酸種包(Sourdough)︰由經發酵(fermented)的酵母(yeast)和麵粉(flour)所製成,可以放置一段較長時間而不會變壞(go off)。這款麵包擁有一層較硬的外殼(crust),但內裡卻是鬆軟(soft)而耐嚼的(chewy),味道較酸(sour)。三藩市(San Francisco)有一間非常知名的麵包店,就是以賣不同吃法的酸種包為主。在製作其中一款湯品時,該店會把一個比湯碗更大的酸種包掏去中間部分,然後倒入周打蜆湯(clam chowder),湯和麵包相互交融,便成了最受人們喜愛的菜式。
多穀物麵包(multigrain bread):如其名一樣,這款麵包由多種不同的穀物(grains)與麵粉(flour)製成,當中包括大麥(barley)、燕麥(oats)、亞麻(flax / linseed)與小米(millet)等,營養價值豐富(hearty / nutritious),吃下去也非常耐嚼(chewy)。
拖鞋麵包(ciabatta bread):ciabatta是意大利語(Italian),解作拖鞋(slipper),所以此款麵包的中文譯法便成了拖鞋麵包。由小麥麵粉(wheat flour)所製成,當中更會加入橄欖油(olive oil),外表看上去較淺色,非常適合製作三文治。
在康復的這段期間,麵包便成了我的安慰劑,至少能嚐到不同的味道。 ■程韻
作者簡介:英國文學碩士,在男校任教英語的女教師,愛好文學和動物。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