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江學海 > 正文

【古文解惑】好心做壞事 報德變殺人

2019-05-17

現代人買房子,多喜歡找「坐北向南」的單位,認為這樣才是好風水。為什麼呢?這種文化,源遠流長,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相關。

因為中國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古人建屋時,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讓房子冬可避寒,夏可迎風。由於房屋基本上都是南向,當主人身在其中,自然正面朝向南方,而賓客則朝向北方,於是漸漸地形成了「以南為尊」的習慣。

由於傳統文化「以南為尊」,故自古帝王皆以南向為尊位。《周易.說卦傳》言:「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春秋繁露》亦云:「當陽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陽為位也。陽貴而陰賤,天之制也。」即如是故。因此,帝王管治天下之術,又概稱為「君人南面之術」。

所謂帝王之術,感覺似屬法家所主,惟《漢書.藝文志》曰:「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則主張道家原出於官學,認為其學說以利君王施行善政為旨,其本質亦屬「君人南面之術」。

因此,由道家始祖老聃所著的《老子》,往往被視之為帝王之書。而繼老子之後道家另一個重要代表人物─莊子,是否亦有申論帝王學之說呢?考《莊子》內篇七篇,首篇《逍遙遊》闡揚破除執着之道,次篇《齊物論》申明改變心念之法,然後《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諸篇,分別講述體道者於養生、處世、為人之不同發用,最後以《應帝王》作總結,講述帝王治世之道。由此可見,老莊之學,確有論及帝王之學者。至於其治世主張,《應帝王》嘗以一則有趣的寓言為喻,其文曰: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在「渾沌開竅」此一寓言中,儵與忽欲為渾沌鑿開七竅,本無惡意,但最終卻弄巧反拙,害死了渾沌。莊子以此為喻,說明領導者應當無為而治,勿讓人為的各種措施破壞人本來的純樸天性。

此一主張,與莊子諸篇學說一致,均以順應自然為旨,反對有為。但是,所謂「無為」,絕非要人完全無所施用、無所作為,而應是要人放空本心、順物自然。《老子》第四十九章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正好可以作為註腳。

譯文

南海的帝王叫儵,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渾沌。儵與忽時常到渾沌的地方相聚,渾沌待他們很好。儵與忽便商量如何報答渾沌的好意,說:「人人都有七個孔竅,用來觀看、聆聽、進食和呼吸,唯獨他沒有,我們嘗試幫他鑿開吧。」於是他們為渾沌每日鑿一個孔竅,鑿到第七日,渾沌就死了。

註釋

① 儵:虛擬的名字,同「倏」,有倏忽、突然之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倏,犬走疾也。依《韻會》本訂。引申為凡忽然之詞,或叚儵字為之。」由犬之疾走,引申指忽然之意,此當用以比喻人世間雜事之紛擾不定。

② 忽:虛擬的名字,同樣有忽然、匆匆之意。

③ 渾沌:虛擬的名字,傳說中天地初開時,元氣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此當用以比喻自然淳樸之本性。

④ 時:常。

⑤ 竅:孔,洞。七竅指人頭部的七個孔竅,即兩眼、兩耳、兩鼻孔、嘴。

⑥ 息:喘氣,呼吸。《說文》:「息,喘也。」

⑦ 此:代詞,他,指渾沌。

⑧ 鑿:《說文》:「鑿,穿木也。」段注云:「穿木之器曰鑿,因之旣穿之孔亦曰鑿矣。」引申凡穿物使通都可稱鑿。

■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