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放大鏡】與時代同行:跨越百年的中央美術學院

2019-05-21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徐悲鴻《田橫五百士》

節錄復刊《美術家》刊登首篇文章

編按:《與時代同行:跨越百年的中央美術學院》為《美術家》復刊首期第一篇文章,此文作者為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他亦是《美術家》雜誌的特約顧問。今期特別將文中部分內容節選呈現給讀者。

1918年,中央美院的前身,中國第一所公立美術學府--國立北京美術學校成立,開創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新紀元。在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理念的宣傳下,一大批美術先賢以新文化的理想開拓新式的中國美術教育,開始文化啟蒙的實踐,面向社會普及美育。鄭錦、林風眠先後擔任校長,陳師曾、李毅士、聞一多、徐悲鴻、齊白石等名家任教,他們篳路藍縷,弘揚傳統,引進西學,傳播新知,使美術人才的培養進入民國教育系列,也將「美」的魅力傳佈到社會。1938年,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裡,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在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引下,延安的美術教育開闢了人民美術教育新的階段。江豐、胡一川、古元、羅工柳、彥涵、王式廓、王朝聞、張仃等藝術名家懷抱革命的理想奔赴抗日前線,記錄反映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場景,描繪表現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風貌,形成了藝術結合現實和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美術傳統。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徐悲鴻先生赴國立北平藝專任校長,集合吳作人、蔣兆和、董希文、葉淺予、李樺、滑田友、李可染、李苦禪、龐薰l、王臨乙等眾多藝術同仁,在美術教育上成為陣營之盛。

在20世紀前半葉艱苦動盪的情勢中,我們的美術前輩們始終堅持文化理想,把具體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美術創作和反映社會現實、彰顯民族精神緊密聯繫在一起。新中國成立以後,國立北平藝專和從延安走來的魯藝「美術」隊伍這兩支強大的美術教育力量匯聚在一起,於1950年4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央美術學院,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校名,徐悲鴻擔任首任院長,從此,中國美術教育事業進入了正規發展的新時期。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歷史中,培養出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優秀人才,也創作出大批優秀的藝術經典,使美術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組成的部分。

作為美術創作的國家隊,中央美術學院師生的創作成果是中國美術現當代史冊中優秀的篇章、許多作品已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例如徐悲鴻的《田橫五百士》、《徯我後》、《愚公移山》等大型主題繪畫,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和真切的情感表現了民族的危難與抗爭,也真實表現了老百姓生活疾苦;新中國成立後,油畫《地道戰》、《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等革命歷史主題創作開創了現實主義美術之路,表現了中華民族奮鬥史詩中的英雄形象和人民風采。此外,新中國的國徽、政協會徽、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人民幣和很多大型公共藝術的創意設計,也是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家設計完成的。這些設計表達了人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成為國家形象的載體,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充分發揮了美的作用。今天,中央美術學院在藝術創作與研究上依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採取多種方式引導師生深入生活,參加國家重大主題創作和社會文化藝術的專案,例如持續組織「中國夢.勞動美」描繪勞模活動,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藝術設計,開展「一帶一路」創作與交流等等,用美的創造服務社會。■文:張夢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