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翠袖乾坤】貝聿銘的桃花源

2019-05-21

伍淑賢

貝聿銘以一百零二歲高齡辭世,留下許多殿堂級現代建築,像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我還想起日本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

Miho是私立美術館,位於京都東面的滋賀縣甲賀市,建築由貝聿銘設計,依山而立,一九九七年開館。館藏有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希臘、埃及和羅馬的藝術品。由京都開車或乘公共交通可達,印象中車程應不超過兩小時。

Miho美術館可說是貝老的浪漫之作。他坦言建築靈感來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日本人對陶淵明又極有感情。《桃花源記》大家中學都應唸過背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貝老運用了美術館選址的獨特山勢,引領遊人(的車子)徐徐而上。運氣好又季節對的話,沿路真可見落英繽紛,不過最戲劇性的,還數快要到達美術館門前的一條彎曲隧道,本來幽暗的空間,漸到盡頭,正就是「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這時車再行數十米,即「豁然開朗」,一座澄明通透、以貝氏典型明快幾何線條、鋼與玻璃建構的美術館,赫然就在面前。

然而貝老看來也只是以《桃花源記》借題發揮而已。文中後來的旨趣,比如當漁人向當地人「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而最後當地人更不忘叮囑這來客︰千萬不要跟外面人說有這地方啊!(「不足為外人道也」)等等,則未必是建築的寓意。

不過想深一層,我去Miho已是十多年前,當時大媽大叔們尚未四出往海外旅遊,知道Miho的人不多,美術館仍恬靜清幽。現今時移世易,世上雖已再無桃花源,還望大媽們高抬貴手,調低興奮度噪音度,給藝術留點尊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