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科啟智 > 正文

【有問有答】為什麼真空不空?

2019-05-29
■粒子與反粒子。 作者供圖■粒子與反粒子。 作者供圖

真空確實並非是一片虛空,實際上其中不斷產生並湮滅大量的正負電子對。

真空是什麼?在物理學似乎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今天,卻仍然是一個未能完滿解決的問題。古代對真空的看法是更偏向哲學意義上的,基本觀念有兩種:一種是承認有一個虛無一物的、獨立於物質而存在的空空蕩蕩的真空。而另一種則排斥虛空觀念,認為真空不空,宇宙空間充滿一種叫作以太的物質。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卻深化了真空對物質的依賴關係。物理學家們對於空間與物質的深刻聯繫的認識愈來愈清楚了。

廣義相對論把空間看作為場的結構,是物質的一種特殊形態,量子力學尤其後來的量子場論,則把真空看成是量子場能量最低的基態。量子力學對真空的理解以「狄拉克海」為代表。物理學大師狄拉克一生追求物理理論的「數學美」,然而,在狄拉克方程的解中,有一個結果會導致電子可以具有「負能量」狀態的荒謬結論。為了克服這一困難,狄拉克發揮了他天才的想像能力,想像我們世界所謂的「真空」,已經被所有具有負能量的電子填滿了,只是偶爾出現一兩個「空穴」。因為最低能量態已經填滿了,電子便不可能躍遷。這個被負能量電子填滿了的真空,叫作「狄拉克海」。

而狄拉克海中偶爾出現的「空穴」泡泡又是什麼呢?狄拉克認為,那些空穴應該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和負能量的電子相反的性質,那就是說:一個「空穴」應該是一個電荷為正、能量為正的粒子。如果我們世界中的正能量電子,碰到這樣的「空穴」,就會輻射出光子且向這個偶然出現的負能量躍遷,最後結果是電子沒有了,空穴也沒有了,它們的能量轉換成了光子的能量。

當時狄拉克也許只是為了追求理論上的數學美,而作出能自圓其說的美麗假設。可沒想到, 1932 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傳來一條令人吃驚的消息:安德森在研究宇宙線的雲室裡,發現了一種與狄拉克假設的「空穴」一模一樣的新粒子-正電子!由此看來,真空確實並非是一片虛空,實際上其中不斷產生並湮滅大量的正負電子對。狄拉克的真空假設導致了反物質的發現,為此,狄拉克和安德森分別獲得了1933年及193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十萬個為甚麼(新視野版) 物理 II》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