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發起的「護港安全撐修例大聯署」,聯署人數突破50萬人,並向52萬人邁進,反對派追不上這樣的強大民意,於是就「發水」。怎樣做呢?答案就是「一人分飾多角」。
就像那些低成本製作的坊間微電影,我們看到最後的名單,往往都是導演「陳小明」、編劇「阿明」、拍攝「陳先生」、燈光「小明」、音效「明仔」一樣,講來講去的,其實是同一個人。這種戲謔式的表達,被反對派看中低成本的特點,借用來作為發動「聯署」的藍本,以俗語形容,這樣的所謂「聯署」,其實就是「玩膠」。
住過讀過變出N個身份
試想想一個人可以簽多少個名?這大概可以由一個人的成長出生說起。一個住在錦暉苑的街坊,他可以用「錦暉苑人」的身份去「聯署」、再用「馬鞍山人」的身份去「聯署」,當然還可以層層遞進出「沙田人」、「新界人」、「香港人」,隨意一數就5個身份、5種「聯署」,還未衝出香港,一人身份循環再用,環保至此,才不辜負「民陣」所發起的「全球聯署」,這樣又可多簽一次。
一個人的社會身份地位很重要,原因不是做人要上進,而是因為反對派的「聯署」並不止於你的出身和成長地。讀哪間中學呢?哪間大學呢?大學有無住宿舍?有無換過宿舍?是哪個學系?哪個學院?如果你是中文大學學生,還可以問是哪個書院?碩士學位有換學校嗎?有出去交流過嗎?竟然在這樣的「玩膠聯署」中,深深體會到「讀萬卷書」的重要性,但倘若你一直讀同一學校、同一學系,你在反對派而言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這還只是一個人的「基本盤」,畢業離校,身份又變得更多,入職什麼企業、屬於哪個行業、歸入什麼工會,這樣又多出幾個重疊身份。是前線員工、中層管理還是高層決策,也為人細分出更多身份。
返屋企換角色又「聯署」
做人要注重work-life balance,在反對派「聯署」亦是,工作以外,你總有家人吧?屬於怎樣的家庭崗位?家長以外,師奶又可計一個。你的興趣呢?ACG次文化界、運動愛好者 、動保人士,每多一個興趣、一份關注,反對派的「聯署」人數(抑或人次?),又可以加一加一再加一。
還未計算政黨、組織、性取向、宗教這些真實存在的各種身份狀態,再加上反對派隨意冒簽、虛構、聲稱被「算賬」而化名為「A」、「B」、「C」、「D」、「E」的「聯署」,以香港700多萬人來計算,最後統計出「7,000萬港人反修例」,相信也只屬於差強人意,「1.4億港人反修例」才算是達標。否則,這不止是反對派的失敗,更是「聯署」的人的失敗。
■香港文匯報記者 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