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主流民意不認同以違法暴力表達訴求

2019-06-13

蔡黃玲玲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是為了堵塞法律漏洞,彰顯公義,而且政府已一再作出調整,包括移交只限於嚴重罪行,移交程序先由律政司檢視要求移交的個案,再由行政長官決定啟動程序與否,繼而經法院公平審訊後,特首才會發出移交令,當中須經過多重審核程序,充分保障人權自由,並不存在隨便送港人回內地受審的情況。民間組織「保公義撐修例大聯盟」發起的「護港安全撐修例大聯署」,得到香港市民積極回應,超過92萬名市民參與聯署支持修例,清晰顯示撐修例的主流民意。

然而,仍然有政治勢力利用部分市民的疑慮、誤解,煽動市民上街進行遊行,搞街頭抗爭。6月9日的遊行令港島區交通幾近癱瘓,大量商店營業受阻,部分激進示威者在午夜衝擊立法會,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令多名警員受傷。昨日又有大批示威者圍堵金鐘一帶的道路,嚴重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不少市民上班、上學都受阻,示威者更與警方對峙,恍如「佔中」重演,之後暴力衝擊升級、演變為暴亂。出現這樣的局面,或許是反對修例人士所想見到的,但絕不是大多數市民的期盼,主流民意不認同以違法街頭示威來表達政治訴求。

香港始終是法治社會,不管有任何理由,對一切違法暴力行為都必須予以強烈譴責,追究到底,以免傳遞錯誤信息,可以任意使用違法暴力的街頭抗爭表達訴求、爭取利益。面對此次修例的議題,特區政府一直持開放態度,廣泛聽取、採納不同意見,盡最大努力完善修例。警方則頂着巨大壓力捍衛法治,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事實上,6月9日的和平遊行正正顯示香港在基本法的保障下,享有高度言論、集會自由,港人根本無須擔憂通過修例將會削弱港人的各項自由。

面對法律有缺失,未能充分保障市民的安全和權益,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會完善法律框架,彌補不足,修例正是鞏固香港良好司法制度的社會基石。現在正處於修例的關鍵時刻,特區政府迎難而上,是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的表現,希望政府繼續耐心做好游說解釋工作,進一步助社會收窄分歧、減少憂慮,讓市民看清修例為打擊犯罪、保障市民的初衷,摒棄成見,回歸理性討論,讓香港繼續成為有利營商、安居樂業的國際城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