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區會倡建「天空之城」 紓觀塘地面逼爆

2019-06-19
■觀塘區議會委託樹仁大學進行建立觀塘行人網絡研究報告,左二李樹甘、左三黎樹濠。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觀塘區議會委託樹仁大學進行建立觀塘行人網絡研究報告,左二李樹甘、左三黎樹濠。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觀塘是全港人口密度最高的老區,道路狹窄,經常人車爭路。觀塘區議會委託樹仁大學進行的《觀塘行人網絡的改善方案研究報告》昨日出爐,建議仿效中環,連結區內的天橋、升降機塔、行人隧道網絡,讓無障礙行人網絡四通八達,進而紓緩地面交通負擔,營造「天空之城」。

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引用2017年人口普查結果指出,觀塘是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分區,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59,400人,比全港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830人高約7.6倍。作為香港早期發展的住宅區,觀塘的交通早已超負荷,改善整個行人網絡暢達性及易行性極為殷切。

仁大報告倡天橋連通市中心

他續說,觀塘行人道路是根據當年發展工業區的標準和準則興建,行人路狹窄,人車爭路情況普遍,險象環生。由於區內大部分住宅區依山而建,地勢較高,街道斜度較陡及較長,不少長者和居民因為行人通道通行不便而轉乘公共交通,加重短程交通負荷。而區內近年發展迅速,大型商場林立及香港兒童醫院啟用,區內接駁交通系統未盡完善,露天行人路迂迴曲折,既使相距很短,行人亦需依賴小巴接駁。

報告建議加強行人設施連接各屋苑至鐵路站,建立有效和安全的行人過馬路設施,包括興建天橋連接到鐵路站和觀塘市中心一帶,還需要擴寬行人路、加建上蓋、行人隧道,發展地下街,形成立體行人通行網絡。觀塘許多建築物建在半山上,難以建立行人路,則需興建多座升降機塔,方便居民出行。

涉公私業權 須靠政府推行

觀塘區議會發展及重建專責小組主席黎樹濠批評,政府應更落力推展地區工作,他舉例牛頭角港鐵站通往觀塘站步行只需10分鐘,區議會曾要求在該處加設隧道或天橋,但政府以地下有多條水管為由拒絕。

他續說,是次樹仁大學的研究建議涉及大量公私業權和維護保養責任等,不可能依靠民間力量進行,希望政府下決心推行這項大規模基建計劃,為區內居民帶來便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