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鄭成功,融入歷史記憶的民族英雄

2019-06-21
■鼓浪嶼鄭成功雕像。 網上圖片■鼓浪嶼鄭成功雕像。 網上圖片

張桂輝

今年是鄭成功誕辰395周年。6月11日,紀念鄭成功系列活動在福建南安舉行,來自兩岸的鄭氏宗親代表、宮廟信眾等300多人齊聚「成功故里」。在南安石井鄭成功祖廟內,兩岸信眾、各界人士循古老而傳統的儀式共祭鄭成功,祈盼兩岸和平共進......讀虓s華網這則消息,鄭成功彷彿就在我眼前。

鄭成功(1624-1662),名森,表字明儼、大木,為東甯王朝的開國君王。鄭成功是17世紀著名的抗清名將,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於是,「國姓爺」鄭成功便有了「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鄭延平」等稱呼。而「延平王」也成了鄭氏的世襲爵位。

退休後,筆者隨女兒到廈門集美生活,得以有機會「走近」鄭成功。明永曆十四年(1660),雄據廈門的鄭成功,為屯防營寨,在集美鎮東南側海邊、集美游泳池東北面興建集美寨。1922年,陳嘉庚先生在這裡建成一座三層樓房,取名「延平樓」。抗日期間,延平樓毀於日本炮火。1953年,陳嘉庚先生重建延平樓,並因地就勢,利用山丘坡地,用花崗岩砌成三大層24階,作為海濱游泳池--「延平池」--的看台。集美寨遺址,今僅存石寨門及兩側石牆。寨門高3.08米、寬1.68米,厚0.65米,寨門後東北側有兩塊岩石,石旁有一門鐵袨頂撉漸j炮;其中一塊岩石上,勒刻有隸書「延平故壘」四個字。寨後西北側一棵「獨木成林」的古榕樹,四季常青、枝繁葉茂,形成一道古色猶存的自然景觀......

明天啟四年(1624),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台灣。明永曆十五年(1661)三月,固守廈門的鄭成功,親率兵將2.5萬名,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憑藉海戰優勢,迎虓妢坁i浪,橫渡台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台灣。荷蘭侵略軍聞訊後不無驚恐,把軍隊集中在台灣(今台灣東平地區)、赤嵌(今台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背進攻赤嵌城,並切斷了與台灣城的聯繫。戰鬥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隻戰船同時開炮,很快將「赫克托」號擊沉。與此同時,又擊潰了台灣城的援軍。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繳械投降。盤踞台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築土台,圍困敵軍8個月之後,翌年初下令向台灣城發起強攻。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台灣。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台灣的經營,開啟了明鄭政權對台灣的統治,並大力發展生產。不知是天妒英才,抑或是操勞過度,鄭成功不久即病逝了,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1985年8月27日,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廈門市人民政府發起建造的鄭成功雕像,於鄭成功361周年誕辰之日,屹立在鼓浪嶼東南端「皓月園」內的「覆鼎岩」上。雕像由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組合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但因三面臨海,且與海中的劍石、印斗石鼎足而立,給人以傲然峻美、氣勢磅礡之感。栩栩如生,高15.7米,重1,617噸的鄭成功像,面朝波瀾壯闊的大海,身披盔甲,目視遠方,手按寶劍,氣定神閒。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佔地2萬平方米。園中,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兼而有之,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明代特色的建築,以及飛翔的沙鷗、b鬱的樹木、變幻的海景、流動的人群,構成了一幅天然的畫卷。登上鼓浪嶼輪渡碼頭,向左前行幾分鐘,即可到達皓月園。皓月園,園名取自《延平二王集》一詩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帷」的「皓月」二字,藉此寄託對英雄的緬懷。園內,既有鄭成功巨型石雕、鄭成功青銅群雕,還有鄭成功碑廊、覆鼎古井、皇帝殿等,構成「皓月雄風」。「皇帝殿」立身鼓浪嶼東南端。相傳西元1661年鄭成功揮師東征前,曾在此臨海誓師,傳令「拆除軍灶,掀鍋鼎於海中」,以示破釜沉舟之志。之後,他又擲寶劍於沙灘,沉玉印於海底,誓與廈門父老同在。後來,軍鍋變成「覆鼎岩」,寶劍成了「劍石」,王印變成「印斗石」,雖然鄭成功從未稱帝,但他誓師的地點,則被後人尊稱為「皇帝殿」。皇帝殿,是拍攝覆鼎岩上鄭成功巨型石雕的最佳位置。

自從鄭成功雕像落成以來,但凡登上鼓浪嶼的遊客,大都近距離虔誠敬謁過。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從「市民碼頭」過渡後,頭頂驕陽,身迎熱風,再次登上鼓浪嶼,專程來到皓月園。漫步其間,一組長13米,高4.7米,重18噸的《藤牌驅虜》青銅大型群像浮雕,分外醒目。據史料記載,鄭成功一手創立的藤牌軍,精悍無比,驍勇善戰,在驅荷復台中屢建戰功。據說,坐落於皓月園中心廣場的《藤牌驅虜》,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歷史人物青銅浮雕,再現了當年鄭成功揮師東渡、驅荷復台的歷史場面。浮雕前景為鄭成功橫刀立馬居中,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等將軍謀士簇擁左右,背景為聲勢浩大的藤牌軍,場面氣勢恢弘,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浮雕左右,分別有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謝覺哉「三百年前遺壘在,英靈長共海濤還」,以及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的詩句。1994年,該浮雕榮獲全國城市雕塑優秀獎。

皓月園內,還有南北兩組鄭成功碑廊。品讀鄭成功的詩句,不單湧動蚇K熱的愛國激情和凌雲壯志,而且蘊含茈i貴的人生哲理。如,「養心莫善寡欲,至樂無如讀書。」碑廊裡還篆有包括康熙皇帝、台灣巡撫和當代著名詩人郭沫若等人的楹聯、詩作10餘首。其中,康熙親書的輓聯為:「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驍勇善戰的鄭成功,不單注重關愛士兵,而且善於凝聚兵心。這一點,有「博餅」為證。博餅,是清初起源於廈門的中秋傳統活動,也是迄今仍在閩南地區廣為傳播的一種獨特的、用於娛樂遊戲的「月餅文化」。博餅時,用六顆骰子投擲組合,來決定獲得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相傳,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因此,便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鄭成功忠心耿耿、鐵骨錚錚,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台灣的業績而載入史冊,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愛國忠臣、可敬可佩的民族英雄。我堅信,人們耗資建造巨型雕像也好,開展各類紀念活動也罷,既是對鄭成功功績的緬懷,更是對鄭成功精神的傳承。很多人未必知道自己祖父的祖父的大名,但很多人都知道民族英雄鄭成功。因為,他的英名早已融入國人的歷史記憶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