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主辦的「青藍門徑.福建青年藝術家雕刻作品展」於日前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展出,包括陳禮忠、潘驚石、陳明良、葉子賢、黃文壽、林飛、陳益晶等十二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及其優秀學生代表的作品參展。
記者在現場看到,是次展覽作品門類有別、材質多元、表現不同、風格各異,匯聚了壽山石雕、木雕、陶瓷、刺繡等不同藝術;既有傳統雕刻的經典範式,也有時代精神的創新成果。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參展的老藝術家,寶刀未老,作品中呈現了扎實的功力和精湛的技藝;青年藝人,長於思考,勇於操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納中西美學思想,追求具有時代特徵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雖部分作品略顯粗嫩,但瑕不掩瑜。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陳禮忠是次作品是壽山芙蓉石雕作品《紅蓮》.「我運用圓雕技法,黑色部分雕刻荷葉隨風搖曳,荷風送香氣。紅色巧雕嬌美紅蓮結合白色雀鳥,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總體上,我想讓畫面醞釀一季的眶給銢鶠A反映楊萬里所言『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而陳禮忠的弟子、青年雕刻家陳智楠參展的是一幅用老撾石雕刻而成的作品《或躍在淵》,作品展現龍躍而上,要麼退於淵中,見機行事即可無咎,重點在於把握時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遺「德化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明良參展作品《惠女風情》在現場格外吸睛。「我是利用德化特質瓷泥精心特殊配製,經1,300多度高溫燒製而成的,寫實倆惠女抬石頭的情景。瓷質素面啞光,其中,鏈條斗笠是採用手工傳統瓷泥編織的,突出局部神態與質感讓作品線條清晰,形象逼真。」陳明良的弟子林靈月則取材於傣族「孔雀舞」製成德化陶瓷作品《心存夢想》。「在表現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更多傳達我們的文化自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幅作品亦得到陳明良的肯定,「寫實人物孔雀舞,手工捏製超薄衣裳孔雀毛,結合德化優質陶瓷,作品動態優美形神兼備,如若在腰間弧度誇張大點,衣裙連接順斜線些會更加完美。」
王來文稱,雕刻藝術根在民間,魂在匠心,重在傳承。 「青藍」,源於「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門徑」,學藝入門之路,有師徒間的結對、傳承之意。
該展在探索師承與發展的同時,亦在第 35個教師節前夕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也是這次參展作品的又一亮點。縱觀整個展覽,或表現建立新中國的艱苦歷程,或頌揚新時代取得的新成就,或師者,或徒兒,作品無不呈現出繼承與發展、個性與共性、個人與時代的關係。」■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