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詩語背後】守護香港.大集會及其他(二)

2019-08-20

江 鄰

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暴力事態,對暴力製造者及其背後勢力的譴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對暴力氾濫並不斷升級,採取強硬措施平暴的呼聲,在社會上獲得不少人響應。不惜一切代價平息暴亂,以解燃眉之急,漸成主流民意。

當前事態,也引發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暴力行動遍地開花,形勢空前嚴峻,但真下了決心,解決起來未必沒有辦法。依法止暴,有茞M晰的法律依據。運用政權機器以暴制暴,哪怕出動解放軍平暴,並不是什麼不可想像的事情。一些專家甚至認為,主動權一直在中央政府手上,一旦時機成熟,果斷出手,該抓的抓,該判的判,還可順勢解決國家安全立法、土地房屋政策、教育傳媒亂象等久不能解決的問題。狠狠亂一下,讓他們感到痛,再來一個大變革,未必是壞事,甚至是好事。

至於外部勢力插手問題,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他認為,國際上存在敵視中國的力量,是毫無疑問的;敵對力量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給中國製造麻煩,包括破壞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繁榮穩定,也是不足為奇的。但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正如保持身體健康強壯是防止病菌入侵的根本保證,抗拒外部敵對力量的最有效辦法,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換言之,處理暴力抗爭,防止外力干預,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甚至是相對簡單的方面。以7月21日的事態為例,夜間三場暴力衝突的影響固然惡劣,但終究是冰山一角,同樣需要慎重對待的,是下午那場儼然暴力背景板的大遊行。幾乎每次暴力衝擊,都發生在大遊行之後。和平示威的市民,成了暴徒的掩體和人質。聯想到近段時間以來,幾十萬人的大遊行已發生了四五次,正正是水面下龐大的冰山!它們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真切地反映了香港社會的深層次問題,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生存狀態和政府的管治現狀。

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就業雖然充分,卻嚴重兩極分化。少數人躋身金融、地產等高門坎行業,絕大多數人在酒店、餐飲、環衛、交通等行業的低端服務崗位上打熬。地產懶錢和金融快錢帶來的超額利潤,抽空了發展其他產業所需的資金和人才。壟斷暴利成就了香港,也慣壞了香港。中端就業無處容身,低端就業也失去了上升空間。

由於產業結構和分配結構長期失衡,社會問題嚴重到了怎樣的程度?《香港01》社評尖銳指出:香港出現「平行時空」,一方面有大量億萬富豪,港府也長期錄得財政盈餘;另一方面成為「茤苳妊ㄐv,許多基層市民苦苦輪候公屋,理應安享晚年的老翁亦要「執紙皮」。

董建華任上,情況尚未如此嚴重。出於商人出身的政治家的敏感,他一度想突破這個困局。先後推出數碼港計劃發展互聯網產業,硅港計劃打造高新技術基地,中藥港計劃開發生物醫藥。無奈,這些今天看來頗有先見之明的構想,連同雄心勃勃的住房「八萬五計劃」,最後都因傳統行業的強大和既得利益的反噬,或胎死腹中,或扭曲變形。香港有自由的環境,健全的法制,完善的科研體系,勤勉敬業的勞動力,卻因資本的短視和逐利,讓香港錯過了回歸初期最好的十年。

正是在這十年裡,全球產業結構和貿易格局大調整,互聯網技術方興未艾,中國經濟騰飛舉世矚目。香港本應抓住政權回歸百事鼎新的契機,利用資金和人才優勢,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同時完成社會價值觀改造和人心回歸,打造一個全新的香港。可惜,十年蹉跎,風光不再,大好年華讓給了鉚足幹勁抓機遇、一門心思謀發展的深圳河北岸。

有內地朋友在網絡上感嘆:我們都曾經那麼熱愛香港,迷戀那些讓人仰望的傳奇富商,燦如星辰的影視明星,天馬行空的音樂、電影、武俠小說,美麗的維港和兼容並包的美食......小時候,親友們能去一次香港,都會引以為榮,吹牛大會能持續一周,遭致周圍人或羨或恨的目光。誰都不曾想到,我們印象中的美好香港,現在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此情此勢,讓人唏噓之餘,不禁想起李白那首著名的《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香港的堅尼系數在世界發達經濟體中是最高的,意味茬h富極懸殊。當富人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的時候,廣大基層民眾卻充滿焦慮,手停口停,「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不知前路何在。城市的管理者坐享高薪高福利,按部就班,束手無策,迴避矛盾,置身事外,真好似「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有識之士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籠罩茪@種深深的無力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曾有領導人引用此詩的最後一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以激勵港人的奮鬥精神,表達對香港的美好祝願。可光明的前景,終須經歷痛苦的涅槃。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李太白千年一問,已然穿過歷史的滄桑,迴盪在香江兩岸。

香港病了,有急病,也有慢病。病象不只表現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抽象層面,還具體表現在市民的心理健康上。香港大學醫學院7月11日公佈了一份跟蹤研究報告,指出本港疑似抑鬱症比率,由2011年至2014年的1.3%,於2014年「佔中」期間升至5.3%,至最近6月至7月修例風波中攀升至9.1%。該院院長梁卓偉形容,社會已瀰漫「精神健康疫症」,而且沒有疫苗,亦未能評估是否已達高峰,情況令人擔憂。的確,一個社會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疑似抑鬱,怎不令人擔憂?

荒誕派戲劇大師歐仁.尤內斯庫(Eugene Ionesco)有句名言:意識形態將我們分開,夢想和痛苦卻讓我們緊緊相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