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教界:加強師德培育 教學生行正道

2019-09-0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繆健詩、姬文風)面對近月時有發現年輕人走上激進「抗爭」前線,不惜以身試法,甚至投身暴力肆意攻擊他人,不少人認為背後反映香港的教育出現問題。有中學校長認同,不論是政府層面或是學校本身,教育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可從加強師德培育、國民教育及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素養等方面着手,引導學生德才兼備,走上正道。

校長嘆國教德育出問題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認為,現時教育局及師訓大學對前線校長和教師的專業培訓方向出現問題,他們只關注教師的教育知識和能力培養,卻忽略了素養教育及師德教育,認為首要解決方法是針對性調整培訓方向。

其次,教育局亦需要全面檢討目前的校本管理及課程政策,加強對學校的管理,以確保校方的運作符合官方所定的教育宗旨和課程目標。

至於在學校層面,黃晶榕認為香港教育最大的缺失,在於國民教育和德育出了問題,「香港教育只強調香港人是世界公民,但忽略國民教育,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多重身份,而且各種身份不應是對立。」所以學校需要各種教育平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一國兩制」的歷史背景和立法精神,讓學生明白到「一國」是前提,「兩制」是結果的邏輯關係。

他亦建議把德育重新定位,確保「德才兼備,德育為先」的突破思想能夠落實到位,否則培養出來的學生品德思想都會出現問題,繼而影響社會和國家穩定。他同時冀各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要本着教育初心,以專業、客觀、多角度的原則教授學生,引導他們走上正道。

倡培養資訊科技素養

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則分享指,因應近月的社會狀況,校方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素養,「始終網上資訊太多,傳播太濫,部分甚至是不負責任。學校有必要提醒學生,思考網上資料的真確性,以及該如何發放和使用網上資料」。因此未來會在通識科加入相關知識,希望同學加強關注,「尤其個別情況或會涉及私隱條例,以至犯法行為,所以會期望學生了解背後的嚴重性,做事之前能夠三思」。

他又提到,為協助學生疏導情緒,學校在上星期五註冊日安排學生寫一篇暑假周記,「當然這是要視乎學生意願,寫一般旅行瑣事也是可以。惟假如同學願意透過周記分享情緒或感受,老師可以嘗試在這方面切入,疏導學生情緒或提供協助」。伍煥杰認為一些同學未必願意開口,但如果從文字着手,相信有助抒發和思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