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雙城記】改比寫難

2019-09-06

何冀平

最近看到老舍先生為北京人藝寫劇本的往事,感嘆良多。《龍鬚溝》成功演出之後,「三反五反」運動的一九五二年,老舍應領導人點題,寫出反映運動的劇本《兩面虎》,就是後來的《春華秋實》。五月由北京市委宣傳部長廖沫沙將劇本交給北京人藝副院長、該劇導演歐陽山尊,由此,寫稿、聽意見、改稿,成了一個循環,老舍開始長達一年多的修改過程。改劇本是我們做編劇的「家常便飯」,每一個劇本必定要聽意見、修改,再聽、再修改,每改一遍都是從頭寫起。

提出一個意見,改動的不是一個情節,前後聯繫、人物關係、對白都要重寫。老舍先生是大文學家,為一個劇本改寫十二遍,整整改了一年,現存《春華秋實》遺稿文字五六十萬,相當十個劇本。我有幸與老舍先生同為北京人藝寫劇本,拙作《天下第一樓》有幸與老舍先生《茶館》並列北京人藝保留劇目,更有幸的是,我晚生幾十年,沒有像老舍先生那樣,被迫修改劇本十二稿。

歐陽山尊《導演日誌》裡,詳細記錄了劇本修改進展情況:六月十日,老舍動脈管破裂,大流鼻血,劇院領導去看望,並談了修改意見;七月十一日,到老舍處聽他改寫出來的第一幕;七月二十四日,我與夏淳找老舍,將大家對劇本意見交他;八月二日,大眾鐵工廠開七步犁試製成功慶功會,老舍參加,我們表演;八月二十三日,老舍冒雨到鐵工廠讀修改第七遍的劇本,工廠的職工來聽,提了意見;九月十日,與老舍一起壓縮第四幕;九月十六日,院部重新討論老舍劇本,決定還要修改;九月十九日,為全體人員傳達薄一波關於如何寫「五反」劇本的談話,老舍送來寫好的尾聲;九月二十三日,劇院開核心組會決定打散劇本重寫提綱,這次打散改寫先不告訴老舍;十一月一日,到老舍處聽他重新寫的第一幕一場;十一月十五日,老舍向全體演員讀重寫過的第一二幕,大家提出要着重寫丁翼平(劇中人物)的思想鬥爭;十一月十九日,到老舍處聽第三幕一場,並討論如何改寫第三幕一場,並討論如何改寫第三幕二場;十一月二十二日,老舍來為全體演員讀第三幕;十一月二十七日,到老舍處研究尾聲的寫法;十二月十七日,排三幕二場,複排三幕一場,告訴老舍改的地方......

還要改?!劇本第一稿一般是最有作家初衷,最具創作原意的根基,在此根基上發展,會成為一個好劇本,如果偏離,七改八改往往愈改愈離開本原,不知所措,最忌被動修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