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90後孔偉成量子計算新力軍 創業兩年擁行業逾百項專利

2019-09-10
■量子測控一體機新品發佈會上,孔偉成介紹產品情況。■量子測控一體機新品發佈會上,孔偉成介紹產品情況。

兩年前與團隊創立內地首家從事量子計算研發的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90後博士孔偉成開啟了自己在量子計算領域的新征程。作為本源量子輪值董事長、副總裁、量子測控部總監,孔偉成帶領團隊在短短兩年時間,就推出首款國產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量子測控一體機、全球首款量子計算雲平台APP等產品,公司已擁有行業專利一百餘項。2018年初,本源量子團隊成功仿真64位量子電路,突破了2017年由IBM創造的56位仿真計算紀錄,奠定了其在國際量子計算領域中的位置。■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臣 安徽報道

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的本源量子總部,記者見到了剛從外地出差回來的孔偉成。圓領T恤、短褲、運動鞋,仍是一身學生裝扮的他,興奮地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其剛主持完成量子測控一體機的升級研發工作,並從合作單位將機器帶了回來,後續可以更好地為量子芯片研發服務。據孔偉成介紹,他是在大學二年級時被潘建偉院士的一次講座中介紹的量子所吸引,大三通過努力加入郭光燦院士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下文簡稱「量子實驗室」)至博士畢業,如今創業,他已與量子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成立企業 助增強研發資本

「決定創業是在2017年,那時在讀博士二年級。」孔偉成告訴記者,當時他和團隊感受到了競爭的緊迫。該領域是領頭羊企業,如谷歌早在2013年就與美國高校團隊合作研發,國際上亦有很多企業重金投入量子計算,假如中國還繼續停留在量子計算的基礎研究方面,那未來產業化道路將越走越慢。孔偉成介紹,目前我國在量子算法等軟件研究方面,與國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但在量子產品的硬件製備上受傳統半導體工藝影響,與國際仍有較大差距,成立企業不僅促進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更能通過企業加大對工程師及資金的投入,加速相關硬件的研製,縮短國際差距。

本源量子成立後,結合中科大郭國平教授團隊連續十年承擔的國家科技部量子芯片超級973項目,以及實驗室此前在量子計算方面的研發成果,公司兩年時間陸續在硬件、軟件、在線教育等板塊推出多款產品,包括全球首款量子計算雲平台APP「本源量子雲平台」、噪聲低至量子極限水平的量子參數放大器──IMPA等。同時,在成果轉化的過程中,本源量子亦對現有研發成果進行逐個模塊的單獨開發,推出針對精密測量、通信等傳統產業應用的標準設備。

需提升保護知識產權意識

知識產權部是本源量子較為獨特的部門,專門負責企業在量子領域相關知識產權的申請和挖掘。孔偉成介紹,國際上像IBM等公司,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開始申請量子計算相關專利,而此前的一個國際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在量子計算相關領域的論文發表數量逐年遞增,但是專利申請數量卻遠落後於美國,國內企業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有待提升。孔偉成亦發現,不少國外企業開始在我國申請產業相關知識產權,因此,我國企業更應加強相關意識,在自我保護同時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本源量子已申請專利、軟件著作權、商標等超過150件。

孔偉成介紹,本源量子不僅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儲備亦是其關注重點。現在,本源量子正在通過推行「種子計劃」、聘請傳統領域工程師進行培訓等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同時 ,發起「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讓合作夥伴獲得深度接觸本源量子計算系統的機會,培養量子計算生態圈。「今年6月,我們向華中科技大學捐贈了本源量子學習機,助力高校在量子領域的人才培養,這是我們捐贈的第四所高校。」孔偉成告訴記者,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國在傳統計算機領域已無太大優勢,但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現在做準備仍有很大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