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90後」袁隆平最惦記他的超級稻,29日下午就結束北京之行,已連夜趕回湖南,「來拿獎之前,我下田跟我的超級稻告一下別。明天,我第一個動作,就要到田裡面去。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就想,我的超級稻怎麼樣啊,有沒有病蟲害啊,是不是有乾旱啊,有沒有脫水啊」,袁隆平瞇着眼睛說。這位備受人們喜愛的老科學家,直爽又幽默。
獲勳章很激動 不會躺功勞簿
2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頒授勳章時,與袁隆平愉快交流。人們都在猜測,總書記與袁隆平到底在說什麼高興的事?袁隆平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揭曉了答案:「總書記問我,最近有什麼進展?我說正在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
「我得過很多的獎,國際國內的,這是給我最高的榮譽,是最隆重、最莊嚴的獎勵,而且這個獎章好重好重。」袁隆平說,獲得「共和國功勳」感到很激動,對自己是個鞭策,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應該繼續攀高峰。
雜交稻衝產量 海水稻進展佳
袁隆平說,現在他主要有兩個任務。一個是雜交稻,要高產更高產超高產。中國正在向每畝1,200公斤也就是每公頃18噸衝刺。袁隆平心心念念的超級稻寶貝,或將在今年10月中旬完成這個衝刺任務。目前的長勢非常好,若沒有特大自然災害,90%以上的可能性能實現。
海水稻,也就是耐鹽鹼水稻,是袁隆平另一大重要研究方向。他表示,全國有十幾億畝鹽鹼地是不毛之地,其中有將近兩億畝可以種水稻。按照每畝最低產量300公斤計算,十年之內發展到一億畝,也就是可以產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糧食總產量。可以多養活1億人口。袁隆平團隊的海水稻第一批畝產就到達620公斤。這令袁隆平對完成海水稻的任務充滿信心。
「90後」還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在自己100歲之前,完成每公頃20噸的目標,這將是理論上的最高產量。「我現在腦瓜子還沒糊塗,挺管用」,袁隆平對自己完成這個目標充滿信心。目前,雜交稻已走出國門,覆蓋全球。袁隆平希望,全球能夠有一半的土地種植雜交稻,這樣以來,增產的糧食就能多養活5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