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台灣清粥之夜

2019-10-08
■這書印製精美,內容可觀,愛不釋手。作者提供■這書印製精美,內容可觀,愛不釋手。作者提供

黃仲鳴

去歲與兩三友遊台北。某夜,寒氣頗猛。一友說:「今夜不想大魚大肉,不想沾一滴酒,有什麼好去處?」我從行囊中翻出一本書:「待我找找。」

友一見此書,連忙喝彩:「好極!有焦桐在,不愁沒好吃。」這書正是台灣散文家、大學教授、飲食名家焦桐的《台灣肚皮》。這部是內地三聯2003年版,全彩製作,內中插畫,尤令人觀賞再三。今回去台,特攜之作美食嚮導。我細翻書中附錄〈本書推薦餐飲小吃〉,在台北篇中,我指茪@處:「這間如何?聞名已久了,可未曾一吃。」幾個「名嘴」頭顱齊聚過來,有人喊:「好極!吃清淡!正好一洗近日肥膩肚腸。」

我們揀了「小李子清粥小菜」。店在大安區,立驅的士前往。是夜也,沒沾一滴酒,盡是清清小菜,清清白粥。時雖深夜,店中客座爆滿,盡皆談論將揭曉的「九合一選舉」,盡料綠天將變藍地。

誠一樂也。

座中談起焦桐此人。我說:「我藏了他不少飲食文化書,好看到極。不說內容,單說文字,就能賞心。不說不知,焦桐還是詩人,你們知否,他有部《完全壯陽食譜》。」友起哄:「赫!明天去書店買來壯一番。」我笑了:「這書內容不僅是食譜,還是一本詩集。」如此奇特的一部書,可惜在沙田書山裡,難找咯。

說回那部《台灣肚皮》,有廖炳惠的序〈飲食美典〉,推薦云:「這本散文集既是個人或家庭食譜的必要參考指南,更是華人社群通俗飲食的美學寶典。它的問世可說是老饕們的一大福音。」注意:廖炳惠說這是「散文集」,一點也不錯;又說這是「老饕福音」,也是一點不錯。

當夜在「小李子」消磨兩小時後,回到旅館,翻閱「清粥」那章,便有推介「小李子」。當然,清粥小菜是以台灣風味為主。該夜,我太疲乏,任友人出去點菜,我只安坐起筷。記不起吃過什麼了,只覺味味可口,我這香港肚皮吃到脹卜卜。焦桐所寫的常見菜式如九層塔蛋、皮蛋;菜類如高麗菜,和我喜歡的苦瓜都嚐了;川味的麻辣臭豆腐,也吃了,麻得好辣得妙,雖云麻辣,也是「清」的。當然,那碗地瓜粥,絕對稱心清胃。焦桐教人熬粥:

「熬粥時必須一次就將水分加足,邊煮邊加水會影響粥的美味,清代詩人李漁以釀酒為喻,告誡熬粥的過程不可胡亂添加水進去:『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猶米之釀而為酒矣,慮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於粥,猶入水於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

煲粥也引經據典一番,焦桐學問大焉,「粥煲熟時,鍋邊會凝結一層糊狀粥衣,米香甚濃,應把握熱乎乎的時機吃。」識煮識食,不愧是飲食名家。

不錯,焦桐是個入廚高手,嚐者皆歎絕。可惜不識此君,未能大快大嚼其手藝。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