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青年議政:區議會參選人應正視市民真正訴求

2019-11-02

張思穎 民建聯中央委員 民建聯工商事務副發言人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臨近區議會選舉投票不足1個月,《禁蒙面法》生效以來止暴制亂情況較為好轉,但每周示威暴力行動常態化,甚至蓄意破壞中資機構及親中的食肆和店舖,試圖影響區議會選情。泛暴派不但沒有譴責暴力行為,更為暴徒撐腰,扭曲民主公正公義的思想價值觀,更漠視民生發展,將香港經濟推入深淵。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泛暴派需要為暴力行為帶來的社會經濟損失付出代價。

從表面政治跡象上顯示建制區選形勢不利好,其實並不是。反修例活動已近五個月,市民普遍對暴徒的行為都感到十分厭倦,香港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打工仔最需要的是飯碗,對泛暴派「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不切實際的虛假民主理念已十分反感。而建制派在地區工作扎穩扎實,用實際行動服務街坊,為市民爭取實質的民生福利,而不是像反對派靠虛情假意的口號,爭取暴力民主,漠視民生福祉。香港不能再亂是大部分沉默市民的心聲,他們會作出明智的決定,將鼓吹暴力行為的議員踢出議會,不讓心存僥倖、不為社區付出的候選人進入區議會。

市民最渴求的是「優質民主」,以經濟利益為依歸,採取理性的態度討論問題,而不是不滿政府就動不動鼓吹青年及學生採用暴力行為破壞地鐵及機場,這不但影響香港國際形象,更對下一代青年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這些都不利於香港日後政制發展,對反對派選舉有反效果作用。此外,普羅大眾對於「港獨」絕不容忍,不論是「自決」、「光復」、「革命」等字眼,大眾都不會接受。

香港選舉制度向來追求公平公義,企圖破壞公共秩序而影響選舉形勢是衝擊香港法治精神,對香港政制發展前景只會更黯淡,累人終累己。市民有足夠的智慧判斷是非黑白,不會盲目追求暴力民主而犧牲香港經濟,區議員參選人只有放下歧見、反對暴力,為市民謀福祉,維護「一國兩制」實踐,才會獲得市民的支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